战后派文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出现的文学流派。这一流派在作品主题、创作手法和风格等方面,迥然不同于日本战前文学,是战后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首先,一批战后派评论家本多秋五、平野谦等七人创刊发行了《近代文学》杂志。他们主张对既成日本文学进行本质的变革,主张文学创作要深入到明治以来的文学未曾达及的领域,将社会、自我存在的内在真实和痛苦体验,从意识和潜意识深层加以揭示。
与此同时,实践这一理论的作家相继发表作品。主要有:野间宏的《阴暗的图画》、椎名麟三的《深夜的酒宴》、中村真一郎的《死的阴影之下》、埴谷雄高的《死灵》、梅崎春生的《樱岛》等。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们带着自身的心灵创伤,反思经历过的严酷的历史行程,描写了战争惨祸和人们内心的深重伤痕,探讨在战争这一非常历史时期中表现出来的人类普遍问题,提出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社会课题。这批理论家、作家一般被称为“第一次战后派”。
稍后出现的一批作家,一般被称为“第二次战后派”。主要作品有:大冈升平的《俘虏记》、安部公房的《墙——S。卡尔玛氏犯罪》、堀田善卫的《广场的孤独》、三岛由纪夫的《假面的告白》等。这些作品,与第一次战后派有一脉相承之处,同属战后派文学。
战后派文学从本质上区别于既成文学。其主要特点是:
一、战后派文学者都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都亲身经历了非常的战争时期,文学表现的题材,都取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
二、战后派文学,实质上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二十年代曾在日本刚刚萌生即被扼杀的现代主义文学,如前卫派、超现实主义、新心理主义、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的又一次尝试,因而都表现出现代主义文学倾向。
三、战后派文学超越了日本文学的窄小框架,以更广阔的社会视野,更深的洞察力去观察和表现人。他们有意识地与“私小说”,与朴素现实主义决裂,主张要发现隐潜在各种现象深处的事物本质和普遍社会规律,探讨存在的真实,探讨宇宙、人生的意义。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明显的心理主义倾向。
四、因其创作主题大多探求世界和人的本质,所以作品带有明显的批判性、哲理性、抽象性。他们为在日本文学中确立新的表现方法做出了切实的努力。
-
- 宇文泰为什么不自己称帝?揭秘宇文泰专制20年不称帝的原因
-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齐宣王为何娶丑女无盐为王后?
-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名叫钟离春的女子,长得奇丑无比。你看她:终日鼓着个腮帮子;头又扁又宽;一双细长的眼睛深深地嵌在扁平的额头下;两
-
-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