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的婚姻
达斡尔族的风俗之一。达斡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到清末,有些人因妻子不育或未生男孩,怕断嗣,出现了纳妾续后代的现象。禁止哈拉内通婚是自古形成的原则。通婚讲究辈分,即不同哈拉的男女,若有较近的亲属关系时,也必须是同一辈分者才能婚配。表亲之间,辈分不同也不能婚配,婚配必须辈分相同。姑表兄弟姊妹之间的婚姻多为姑母的儿子娶其舅的姑娘,姑母的姑娘嫁给舅父之子的较少。认为姑母和父亲原为同一血统,娶姑母的姑娘便是“回头婚”。达斡尔族人与其他民族可以通婚,民间并不受限制。达斡尔族的婚姻过程分为订婚、过礼和结婚三个阶段。订婚方式,由男方家长请一位与女方关系密切的人作为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女方父母听了媒人的介绍,认为合适并得到女儿姑舅的同意时,便答应订婚。媒人就给女方的老人斟酒磕头,以表示感谢和祝贺。若不同意订婚,即不让媒人磕头,也不能留媒人吃饭。说亲要多次登门才能成功。达斡尔族有指腹为婚的现象,即有亲友关系的双方,为了密切和持续亲友关系,在儿女出生前指腹订立婚约。如果双方恰好生一男一女,男方的父亲便携带酒到女孩家,给女方父母磕头行礼,以认亲家。然后宾主饮酒吃饭,将婚约变为正式订婚。过礼。订婚以后就要过礼(称送“恰安特”),即女婿同赶车人(比女婿长一辈的人赶车)把彩礼送到女方家。彩礼包括一匹马、一头乳牛、九口或七口肥猪(其中一口是去毛的,八口是带毛的)、45公斤酒(以一口猪5公斤的比例)和点心、“瓦特”(把野果、奶干等晒干磨成粉)、奶皮子等若干。礼车到来之前,岳父家将大门紧闭,派人把守。女婿到来后,把门人便喊话提问。问题由女婿的陪同人答复,多采取辩论性形式,完后才让进院。当天,莫昆(氏族)的人们都来参加酒宴。女婿要给岳父母和莫昆中老年人磕头,老人们给女婿以钱和钱褡子等物。富裕的岳家要让女婿将送来的马骑回去,或换以更好的马送女婿。在酒宴上,男方送礼者先举杯致词,赞美女方的高尚品德,祝福新人,庆贺新禧。在此过程中,新娘要躲避起来,不能见未婚夫。结婚仪式。在结婚前一个月左右,由双方议定婚期后,女婿还要送彩礼给女家,主要有布匹、成衣、钱、酒等。结婚前几天,女婿要来岳父家。这时,岳父母叫女婿和女儿一起吃牛奶粥(称“拉里”)或挂面。吃时还要请一位儿女双全的妇女陪客,祝福新婚夫妇儿女双全。多数人家在吃完“拉里”后,让新人合房,过一两日让女婿先回去。结婚的当天,男方套车拉上新娘的嫁妆,同送亲的亲朋一起送到女家。嫁妆一般为衣服若干件,被褥数套,立柜一个,皮箱一对,匣子一对,木梳盒一个,帽盒一对,鞋若干双(给公、婆、兄、嫂等)。送亲时,女方要选傧相送亲。男傧相叫“华达”,女傧相叫“霍都古”。华达内分大华达、二华达、三华达和末华达;霍都古也分达·霍都古、接其·霍都古、古它日·霍都古、胡朱日·霍都古。霍都古都坐车,新娘和胡朱日·霍都古(送亲人员中年龄最小者)坐轿车,华达中除胡朱日·华达(男送亲人员中年龄最小者)骑马外,也都坐车。送亲车在半途中要休息,生起篝火,吃点心、喝酒。遇见别人不论相识与否,均要让酒和请吃点心。喜车来到离村二三里处时,男方派两人骑马前来迎接,其中一人带一壶酒,给送亲人敬酒,以示迎贺;另一人转回告信。新郎的父母和直系亲属要在门前满酒欢迎。新娘在爆竹声中头遮红巾下车,由妯娌们挽着进西屋,在南炕面对窗户盘腿而坐。接着妯娌们解下红巾,梳理头发。仪式结束后,即摆筵款待送亲客人。酒宴开始,男方陪客者致词,其内容一般是欢迎送亲的男女傧相、祝福新婚夫妇等。次日早晨,给亲家吃带汤饺子,宾客们回去时,由胡朱日·华达拿个碗或碟子、酒杯带走,男方除给他们拿些“莫吉”(带骨肉)外,还给一两口猪,并一一满酒送到门外,女婿一直送到屯外才回来。宾客走后,新娘给公婆敬烟磕头。过三天,由妯娌们领着拜见莫昆内老人和近亲。过一个月,新娘回娘家小住。
-
- 刘邦:用人先识人
- 刘邦是怎么用人的?且让我们一探究竟。秦亡以后,楚汉相争。在初期,刘邦与项羽相比,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处于完全的劣势。在各路
-
- 曹操倾慕大乔、小乔
- 据传闻,曹操非常倾慕大乔和小乔两姐妹,这前因后果,且让我们翻滚历史的巨轮一探究竟。曹操(155~220年),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九天玄女的传人
- 九天玄女是九天的圣主,中华民族是九天玄女的传人,《诗经? 商颂 ? 玄鸟》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我还认为,通过 “玄鸟 ” ,得知 “天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