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弥勒三弥底经》

书籍:西北民族词典 作者:刘维新 朝代:1998-08-01 专题:书籍

回鹘文译写的佛经。1959年发现于哈密板房沟佛教遗址中。为近代发现的回鹘文抄本中字数最多的一次,计有608张,1216页。从完整的样页看,每页长48厘米,宽22厘米,28-31行。在该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洞彻并深研了一切论,学过毗婆尸论的圣月菩萨大师从梵语制成(即‘译为’)吐火罗语(指古代的焉耆-龟兹语);普太拉基特(Prtarksit)又从吐火罗语译成突厥语(指回鹘语)”,可见这份《弥勒三弥底经》与同地发现的《弥勒会见记》,都是圣月菩萨大师由梵文译成吐火罗文。然后又由吐火罗文转译为回鹘文的。多数专家认为,转译的时间为10世纪左右。本世纪初,德国探险家勒柯克(A.V.Le Coq)曾在吐鲁番木头沟的佛寺遗址发现两件回鹘文译本《弥勒三弥底经》残卷,定名为《弥勒三弥底经Ⅰ》、《弥勒三弥底经Ⅱ》,页数有限,残损过多。远逊于哈密本。《弥勒三弥底经》不见于汉文《大藏经》,也不见于梵文佛经,但与梵文佛经中的《贤愚经·波婆离品》近似。和阗曾发现于阗文写成的《弥勒三弥底经》,因此,《弥勒三弥底经》有可能是梵文《贤愚经·波婆离品》敷演而成,并被先后译为吐火罗文和回鹘文的。

上一篇:弥俄突 下一篇:《弥勒会见记》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床母胎记———血管瘤
床母胎记———血管瘤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丑皇后,也许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贾南风,这个引发西晋八王之乱的“黑颜祸水”。贾南风有多丑,且看以下这两段“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