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
中国古代西域国名(今新疆喀什市一带)。据语言学家研究,疏勒的古音作Sule,粟特语的东部方言将粟特(Sogda)说成为Sule,将主要辅音d转化为l,可见汉朝初年及其以前,疏勒的居民应是中亚迁来的粟特人,为特殊类型的欧洲人种。到了东汉,班超以疏勒为基地,经二十多年的奋斗,安定西域,因此,有大批汉人迁居该地,疏勒王族受汉人的影响很深。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贵霜王迦腻色迦优待为人质疏勒王安国的小舅臣磐,给他修建寺院,在寺院中画上臣磐的供养人像时说:“故诸屋壁,图画质子,容貌服饰,颇同中夏。”意思是:“在各房屋的墙壁上,画了充当人质的王子臣磐的像,相貌和衣服大多与汉人相同。”南北朝时,粟特国为哒所占,佉沙地区的九姓胡人大量移居疏勒,以致国名也由疏勒改为“佉沙”,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说“(佉沙国人)容貌粗鄙,文身绿睛”。可见直至唐初,疏勒国仍是绿眼睛、高鼻子的粟特胡人占大多数。唐朝统一西域,以疏勒为都督府,作为安西大都护的四镇之一,驻有数千汉族军队,屯垦戍边,因此,疏勒的汉人日渐增加。唐朝后期,回鹘汗国统治西域,回鹘及其属部葛逻禄不断迁居疏勒,另有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咽面人也拥入此地。因此,敦煌文书和西方史籍《世界境域志》说,疏勒是回鹘、葛逻禄、咽面、汉人杂居的处所。10世纪前期,喀喇汗王朝占据疏勒,信仰伊斯兰教的回鹘人开始统治这里,继续了一千余年的裴姓王族被废,葛逻禄、咽面、汉人逐渐融合于回鹘中。喀喇汗王朝分裂为东、西两部分,疏勒的都城喀什噶尔成为东部喀喇汗王朝的都城,信仰伊斯兰教的回鹘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近千年的积累,喀什成为维吾尔族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城。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范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典故
- 范睢是魏国人,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爹娘勒紧裤腰带送他读了几年书,然后就周游列国到处找工作,漂泊数年一事无成之后回到了家乡魏国,在
-
- 范雎受袍
-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描绘的历史故事题材中,范雎受袍是艺术家所喜欢表现的,因情节有趣。画面表现为二人站立,中间放袍一人弯腰授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