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锡伯族饮食的形成和发展

书籍:西北民族词典 作者:刘维新 朝代:1998-08-01 专题:书籍

锡伯族由东胡-鲜卑-室韦-锡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亦经历了自山林文化(狩猎生产形式)-草原文化(游牧、渔猎生产形式)-农业文化的交替阶段。饮食文化作为其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生产形式的变化,呈现出自己的阶段性和复合性。锡伯族的先祖东胡在大兴安岭活动期间,从有关考古发掘来看,主要以狩猎为业,狩猎的对象以鹿、山等为主;另外,出现了养殖业,如墓葬中普遍有、羊、等家畜骨骼。这说明,当时他们以肉食为主。秦汉之际东胡分裂成拓跋鲜卑、乌桓和东部鲜卑之后,锡伯族的祖先拓跋鲜卑开始以大兴安岭中段之“嘎仙洞”为中心活动。从考古文化遗迹来看,这时,锡伯族的祖先也是以肉食为主。到了北魏,拓跋鲜卑大部入主中原,建立北魏政权,少部以室韦或失韦之称活动于绰尔河、洮儿河为中心的地带。此时,他们“颇有粟麦及穄”(《魏书》卷100《室韦传》),也出现“造酒”业。这说明,锡伯族祖先的经济生活中,农业已占据重要位置,其饮食开始以食粮食为主。同时,渔猎也成为其辅助生产,各种类成为其副食之一。金、元、明三朝,锡伯族祖先仍在绰尔河等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以食粮为主的饮食文化形态得以最后凝固。到了明末清初,锡伯族最后形成。在清初,锡伯族生产的“席伯米”(当时称“席伯”)名扬四海,清政府专门多次谕令调运“席伯米”以作军粮。乾隆二十九年(1764),锡伯族分成东西两大部分,两个地区锡伯族的生产形式仍以农业为主,其饮食结构仍以食粮食为主,但两地的主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为什么历史上的初唐四杰都死的很惨?
为什么历史上的初唐四杰都死的很惨?
对唐代文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有“初唐四杰”这个称呼。它指的是唐初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著名诗人。他们四个写过很多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李牧之死
李牧之死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张仪连横
张仪连横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