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锡伯族饮食的形成和发展

书籍:西北民族词典 作者:刘维新 朝代:1998-08-01 专题:书籍

锡伯族由东胡-鲜卑-室韦-锡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亦经历了自山林文化(狩猎生产形式)-草原文化(游牧、渔猎生产形式)-农业文化的交替阶段。饮食文化作为其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生产形式的变化,呈现出自己的阶段性和复合性。锡伯族的先祖东胡在大兴安岭活动期间,从有关考古发掘来看,主要以狩猎为业,狩猎的对象以鹿、山等为主;另外,出现了养殖业,如墓葬中普遍有、羊、等家畜骨骼。这说明,当时他们以肉食为主。秦汉之际东胡分裂成拓跋鲜卑、乌桓和东部鲜卑之后,锡伯族的祖先拓跋鲜卑开始以大兴安岭中段之“嘎仙洞”为中心活动。从考古文化遗迹来看,这时,锡伯族的祖先也是以肉食为主。到了北魏,拓跋鲜卑大部入主中原,建立北魏政权,少部以室韦或失韦之称活动于绰尔河、洮儿河为中心的地带。此时,他们“颇有粟麦及穄”(《魏书》卷100《室韦传》),也出现“造酒”业。这说明,锡伯族祖先的经济生活中,农业已占据重要位置,其饮食开始以食粮食为主。同时,渔猎也成为其辅助生产,各种类成为其副食之一。金、元、明三朝,锡伯族祖先仍在绰尔河等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以食粮为主的饮食文化形态得以最后凝固。到了明末清初,锡伯族最后形成。在清初,锡伯族生产的“席伯米”(当时称“席伯”)名扬四海,清政府专门多次谕令调运“席伯米”以作军粮。乾隆二十九年(1764),锡伯族分成东西两大部分,两个地区锡伯族的生产形式仍以农业为主,其饮食结构仍以食粮食为主,但两地的主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解密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向突厥称臣?
解密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向突厥称臣?
百科档注: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中说:“独唐高祖起兵太原时,实称臣于突厥,而太宗又为此事谋主,后来史臣颇讳饰之,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豫让:模范忠臣
豫让:模范忠臣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