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教
古代流行于亚洲的一种宗教。因为崇拜火神,又称“拜火教”;因崇拜火神的同时,又崇拜日月星辰等天象,中国又称之为“祆教”,祆字从“示”从“天”,为祭祀天神之意。南北朝时,因为此教是由西方的胡人东传的,又称之为“胡天教”,省称“胡天”。古波斯国原有拜火的风俗习惯。公元前6-5世纪,波斯人琐罗雅士德(Zoroaster)将拜火的风俗习惯理论化和神格化,倡导善恶二元说,说善神清净而又光明,恶魔污浊而又黑暗,为人应该弃恶向善,离黑暗而向光明,以火为光明的善神,加以崇拜和祭祀,兼及一切有火和发光的天体,诸如日、月、星辰等等。琐罗雅士德及其弟子四出传教,祆教在波斯国及中亚流行起来。226年,波斯国萨珊王朝建立后,又将祆教定为国教,祆教的祭坛和祭司被铸在当时通行的金属货币上,这种货币流传至中国的很多。西晋至南北朝时,祆教即已经过天山南北,传入内地,中介人多为粟特商胡。隋唐时期,凡是粟特九姓胡商侨居的地区,诸如高昌、敦煌、酒泉、武威、洛阳等地,都有祆教寺庙和祆教徒,国家还在这些地区设立专职的祆教官员——萨宝,管理寺庙和教徒。7世纪以后,伊斯兰教兴起,祆教受到排斥和打击,崇信祆教的粟特九姓商胡都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祆教因此逐渐断绝。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
-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先王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在一统
-
- 秦庄襄王,异人在位3年去世!
- 秦庄襄王,名异人,改名子楚(公元前?~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秦庄襄王画像嬴异人,曾在年轻时作
-
- 詹天佑球艺了得,还是游泳健将
- 我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是闻名世界的铁道专家。他还是一位在大风大雨里畅游的游泳健将。詹天佑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珠江三角
-
- 秦桧曾向宋高宗赵构提出建立“两个宋朝”?
- 秦桧在未做宰相以前,曾扬言道:“我有两条妙策,可安天下。”当时相位出缺已久,有人问他道:“你既有妙策,何以不言?”秦桧道:“朝廷没有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