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传甘露回生丹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三册 作者:彭怀仁 朝代:1994-11-01 专题:书籍

【方源】《医方易简》卷四。

【组成】精矾一斤(取光明白矾煅用,以板炭煅地,洒童便于上,取矾布地,以大瓦盆覆之,四面灰拥一日夜,矾飞盆上,扫收之为矾精,每斤明矾只可收矾精三两,底滓不用) 真雄精五钱(取赤似冠,明彻不臭者,醋浸一宿,用莱菔子五钱,甘草五钱,同煮干汁水,取起研末) 真硼砂一两(研末) 山茨菇一两(去毛壳,研细) 石莲子肉一两(取色鲜者,去净衣壳,研细) 牙皂一两(去皮弦子,研细) 真当门子(每十两药末,加麝香三钱二分) 优昙钵一两(研细) 紫背金一两(研细)

【用法】如法炮制,共研细末,汾酒打成丸,如莱菔子大,飞净朱砂为衣。一遇时疾、瘟疫,口含一二粒于舌尖下,咽之,银花汤下五粒更妙。大人九粒,小儿三粒;霍乱吐泻,毛疗痧疹,天行时疾,各样痧疹,大头、麻脚瘟症,阴阳水下;中风、中寒、中暑,阴阳水下,或藿香汤下亦可;转筋肚痛,木瓜汤下;阴阳疟疾,东南桃枝七节煎汤,前一个时辰下;赤白痢疾,呕吐水泻,陈茶下或老米汤下;诸腹臌胀,莱菔子汤下;中气、中痰、中恶,口眼歪斜,筋骨痛,不省人事,暖酒下,姜汁亦可;头风头痛,研贴两太阳上,以薄荷、苏叶汤下;小儿惊风,薄荷汤下;妇人经闭血晕,桃仁汤下;痰迷心窍,陈皮、姜汁汤下;五绝心温,童便送下;跌打损伤,痛疽虫毒,外科一切毒气,银花汤下,以数粒涂患处。

【主治】时行瘟疫,霍乱吐泻,及一切狼痧症,并大头瘟,麻脚瘟,赤白痢疾,阴阳疟疾,偶中风寒暑湿,一切天行时疫危险诸症,内伤外感等。

【宜忌】最忌米粥,犯者难治;孕妇勿服。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
雍正与眼镜
雍正与眼镜
眼镜的制作,原为矫正人们的视力,保护眼睛。可在闭关锁国的清末统治者慈禧太后看来,这是西方的淫技奇巧,身边的人要配戴,必须得到她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