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孔子为什么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8-24 10:03:5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崇尚先王之道,尤其称颂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正如战国时期的一大儒学宗师荀况所说:“儒者法先王。”(《荀子·儒效》)先王指的就是尧、舜、禹、汤、周文王及武王,尧、舜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禹、汤、文王和武王分别是夏、商、周三代的开国之君。      儒家称颂尧舜、宗法文武,始自孔子,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中庸》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那么,为什么孔子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呢?      根据《论语》所载孔子称道尧舜文武的话,我们能够了解到如下几点:      其一,尧舜文武是孔子心目中的圣王明君。据《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这是说,尧的伟大在于他能够像天养育万物那样去治理天下,而舜、禹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能为百姓忧劳却一点不为自己。      其二,舜能够选贤任能以至无为而治。所谓“舜有天下,选于众”(《颜渊》)“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泰伯》),“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这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治国之道,“无为而治”在孔子那里也就是“德治”,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其三,孔子对古圣先王的礼乐文明制度倍加赞赏。如赞尧“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南宋大儒朱熹注曰:“成功,事业也。      焕,光明之貌。文章,礼乐法度也。”(《论语集注》)另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韶》为舜乐,《武》是武王乐。      其四,孔子对周代的礼乐制度推崇备至。据孔门弟子子贡所言,孔子学修“文武之道”(《子张》)。以孔子之言证之,子贡所说当不虚,如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二代,指夏与商。这是说周代之礼经由对二代之礼的损益以至礼文大备,故孔子从周。孔子另有言:“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朱熹注曰:“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这是孔子被匡人围困时说的话,由这话我们知道,孔子是以文王之道的担当者自期的,或者说他自认是文王之道的传人。      另据《中庸》,孔子亦曾称述:“舜其大知也与!”“舜其大孝也与!”“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正是基于此,《中庸》作者得出了“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结论。      总之,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一生以能继文王、武王、周公之业为职志,追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人理想境界。中国古代文明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有很高的发展水平,孔子继承他以前的中华文化传统,以先王之道作为自己的旗帜和理想,“述而不作”,凝练提升,希望能救治“礼坏乐崩”的乱局、重整社会秩序。      孔子以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便成了整个儒家共同的思想特征。(文/林存阳)
上一篇:周公的思想对孔子产生了什么影响? 下一篇:孔子思想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声明:孔子为什么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