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目不识丁”的由来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8-24 11:19:35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人们称文盲为“目不识丁”,意为“丁”字都不识,可见其不通文字的程-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目不识丁”一词的由来,自有其演化形成的过程,追根溯源,首先缘起于《唐书·张宏靖传》:“背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在窦苹《唐书音训》中,则云:“丁恐当作个”,也就是说,“不如识一丁字”中的“丁”,应当是“个”字之误。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亦认为如此,说明《唐书》所云确为“目不识一个字”。由于印刷或书写之误,一般读者又不深究,故而流传为“不如识一个丁字”,后演为“不识一丁”,或日“目不识丁”。
上一篇:“两袖清风”的来历 下一篇:“望梅止渴”的来历 声明:“目不识丁”的由来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董卓生平
董卓生平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张仪连横
张仪连横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