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铜雀台怎能锁二乔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8-24 12:45:5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赤壁》是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写的。黄州就是东汉末年赤壁大战的战场。"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可能是杜牧在当地看到了出土的古代兵器,睹物思古,有感而发。王衢在《古唐合解》中说"杜牧精于兵法",精于兵法的杜牧,看到了古战场的遗物自然要有许多对赤壁大战这样大规模战争的感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说,赤壁大战的胜负,东风起了决定的作用,如果没有东风这样的天时,战争的胜利者就不是周瑜了,东吴可能就不存在了。   可是作为诗人的杜牧,并没有直接说出战争的结果,而是假设出"铜雀春深锁二乔"。大乔孙策夫人,小乔是周瑜夫人,虽然只是两个女子,但这两个女子却是江东政权的象征,她们若是真的当了曹操的俘虏,那对孙吴是极大的耻辱,说明东吴孙氏政权也就不存在了。杜牧用丰富的想象,以曲笔写战争,不说战争指挥者如何,却写了二位夫人;不说战场赤壁,却写到远在中原的铜雀台。真是富有想象的好诗。   读这首《赤壁》诗的时候,必须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赤壁大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所谓曹操铜雀台却是在赤壁大战后的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才建的。赤壁大战时并没有铜雀台,即使周瑜败了,即使"二乔"被俘了,也不会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结果发生。   以《赤壁》为题,这是一首典型的咏史诗,可是,精于兵法的杜牧,身处古战场抚摸着古代遗物的诗人,却弄颠倒了历史顺序,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诗与事的区别,文学与历史的区别。杜牧并不是不懂历史,也不是想故意歪曲历史,他要写的是诗,要抒的是情,所以不宜对历史细节考虑过多,也不必拘泥于史实,重要的是便于抒情。有感于史又不受历史真实的束缚,这就是文学的特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历史,应该知道,赤壁大战、建铜雀台的先后,但是又不能因为史实而影响我们与诗的情感对话。   文史不分家,读诗时要读史,诗史时也要读诗。我们看书要有两只眼睛。不能将《三国演义》当成《三国志》,不能把《康熙王朝》当成真的大清康熙,更不能视种种的"戏说"为历史的真实过程。   顺便说一下,"二乔"本来应当是"二桥"。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说得明白:"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后来,桥姓改成乔姓,根本就没姓过乔的大桥、小桥也跟着被改为大乔、小乔。这是后人硬给人家改的姓。
上一篇:马谡病死狱中 下一篇:汉高祖写得一手好诗 声明:铜雀台怎能锁二乔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赵奢谏言遗书
赵奢谏言遗书
在中国古代,如犯了王法,不仅斩杀罪犯,而且祸及全家,株连九族。战国时的赵括,兵败长平,损兵四十五万,按律当满门抄斩,但全家却幸免祸端。这
赵奢阏与破秦军
赵奢阏与破秦军
公元前270年,秦国发兵攻赵。这一天,赵惠文王正坐在朝廷与诸大臣商议怎样退兵的计策,突然有人来报,说秦兵已经包围了赵国的军事重地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