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刘邦沛县起兵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24 21:46:2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刘邦,字季,长着高鼻梁,面有相,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刘邦年龄稍长后,经常逃学,常被老师训斥,但他性格豪爽对人很宽容。他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不过他为人仁爱,心胸宽阔,乐善好施。

起初,刘邦在泗水上做亭长。单父县人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来到了小沛定居,因为沛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小沛担任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亲自出来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成了亲。

刘邦沛县起兵

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沛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县西大泽乡时,就停下来饮酒,入夜时分,便释放所送的刑徒,让他们逃走,说:“各位都走吧,我从此也要逃亡了!”囚犯之中,有十几个年轻力壮的愿意跟从他。

刘邦喝了酒,晚上穿过沼泽,看到一条大挡在路上。刘邦拔出剑来,把蛇砍死了。突然听到有一老妇人哭着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啊,化身为蛇,在路中间。现在赤帝儿子把他杀了!”说完后,忽然不见了。

刘邦逃亡过程中,于砀山的山泽之中,屡屡发生这样的奇事。沛县的很多年轻人听说后,都想去归附他,队伍渐渐壮大起来。萧何、曹参等人为他招收沛县子弟,得到二三千人,以这些人响应天下诸侯。

到了陈胜起兵时,沛县县令想在沛县起事响应陈胜。县令的属官及主吏萧何、曹参说:“你是秦国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国,要率领沛县子弟,怕他们不服从。果你先征召那些逃亡的人,然后再胁迫大家,大家就不敢不听了。”县令于是派沛县勇士樊哙去召唤刘邦。刘邦的部众已有几十上百人了,沛县县令怕刘邦会发动变乱,便关闭城门据守县城,并想诛杀萧何、曹参。萧何、曹参便翻越城墙到刘邦那里,以求保命。刘邦在帛上写了一封信给沛县城中的父老,绑在箭上射到城里,向他们陈述利害。于是父老们率领子弟一起杀死了沛县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并拥立刘邦为沛公。

刘邦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籍和叔父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市)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在项梁死后,项羽决定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但经过几次战役,刘邦步步西进,大破秦兵。

刘邦本是一介平民,做过泗水亭长,为人好酒好色懒惰无赖,而且不喜欢读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流氓的人,却能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不但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而且还夺取江山做了皇帝

纵观历史,凡是成事之人,总是带有那么一些草莽野气和不同寻常的行为,但刘邦自有他的一套。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领导者的气质,沛公却善于不断拔高自己。他自比“信陵君”,从而给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

上一篇:鸿门宴 下一篇:刘邦识郦食其 声明:刘邦沛县起兵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蔺相如人物简介
蔺相如人物简介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先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来官至上卿。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雍正为何悄悄修改铸钱比例?
雍正为何悄悄修改铸钱比例?
雍正为何悄悄修改铸钱比例?其中哟这么一个故事。雍正登基伊始,就碰到了铸钱币铜铝比例的问题。他在了解到父皇康熙铸币的漏洞后,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