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14 12:39:1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郸,另一路以杨端和为统帅从常山向邯郸迂回。

一时间,赵国形势十分危急。赵王迁一方面召集大臣紧急商讨对策,另一方面起用李牧当赵军统帅。

李牧画像

李牧上任后,采取深沟壁垒,严密设防的方针,顶住了两路秦军的猛烈进攻。

秦军在战场上没捞到什么便宜,便另外寻求途径。有人出主意说:“只要想办法搞僵了赵王迁和李牧的关系,让赵王迁撤掉李牧,秦军就能取胜。”王翦决定试一试。

于是,王翦下令秦军停止进攻,和赵军保持对峙状态,派使者往来赵营之间,倡议和谈。私下里却派间谍进入赵国,花重金买通奸相郭开,让他为秦军递送情报,离间赵王迁和李牧的关系。

郭开了解赵王迁的为人,知道赵王迁好疑心而又喜怒无常,就先四下散布谣言说:李牧拥兵不动,是为了保存实力,伺机谋反。搅得邯郸城内人心惶惶。

接着,郭开又秘密拜见赵王迁,说: “李牧与秦军私自讲和,还约定,攻破赵国的那天,分给他代郡那块地盘。”

赵王迁本来就庸碌无能,听到郭开的密报,大为恼怒,相信这是真事。上任命赵葱和齐国大将颜聚当统帅,换掉李牧,并派遣特使到军中宣布他的命令。

李牧怎么也不相信赵王迁会这样对待他,他觉得赵王迁这是在胡闹。他认为国家正处在紧要的关头,换主帅等于自取灭亡。

他气愤地说: “两军对垒,主帅是关键,在这种时候换主将,只会有利于秦军。国君虽然已下命令撤换我,但我还是不敢服从。”他不肯交出兵权。

和他共同担任赵军主将的司马尚也愤愤不平,他毫无保留地讲了自己的心里话。

他说:“郭开这小子向赵王进谗言说您要谋反,赵王不调查分析就相信了他的鬼话。名义上是召你回去拜相,实际上是要除掉你,将军千万三思啊!”

李牧十分激动,愤怒地说:“郭开过去中伤过廉将军,现在又陷害我,我咽不下去这口气,我应该带兵进宫,先除掉这个恶人,然后再全力以赴抵御秦军。”

司马尚劝阻他说:“将军带兵进宫,知道的人以为您出于忠心,不了解您的人还认为您要叛乱,这不正好给坏人找到借口了吗?我看不值得。凭您的才能,到哪儿都能立功名,何必非得在赵国呢?”

李牧感慨万千,流着热泪说道:“我曾经埋怨乐毅、廉颇当赵将没干到底,想不到我也落到了这个地步。”

他就把大将军印挂在军帐中,换了便服,趁着夜色,往魏国逃去。

谁料郭开已探知李牧的行踪,就派力士去追捕李牧。在一家旅店里抓到了李牧,把他杀害了。

李牧一死,赵军人心涣散,失去了往日的战斗力。秦将王翦见除掉李牧的目的已经达到,就会同杨端和,两路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邯郸城。不久,邯郸城被攻破,俘获了赵王迁。赵国就灭亡了。

李牧坚壁固守,使王翦的进攻受挫。王翦只好使用反间计,挑拨赵王迁和李牧的关系,李牧被撤职,最终导致赵国灭亡。

上一篇: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下一篇: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声明:王翦离间计除李牧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对董卓的评价
对董卓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董卓洗劫洛阳城
董卓洗劫洛阳城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