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故事

蒲松龄智劝不孝儿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5-31 16:06:3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蒲松龄进学后,与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结“郢中社”,曾一同去济南府参加过几次乡试,他们之间的友谊情真意切。为了准备三年一次的乡试,他们经常在王鹿瞻家苦读,王鹿瞻的父亲是个饱学之士,对蒲松龄的才学十分欣赏,闲暇时经常给蒲松龄讲一些发生在他身边的事,为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提供了不少素材,两人结成了忘年之交。

蒲松龄雕像

蒲松龄雕像

流水如逝,匆匆之间,一晃又过了几年。

一天,蒲松龄从济南府参加完乡试后,骑驴返回淄川, 路过王村,忽然想起几年不见的老朋友——王老伯, 想顺便探访一下 ,便绕大道走进了王家。只见王老伯卧在床上,骨瘦如柴,正对着一碗红糊糊发楞,苦笑着自言自语地说:“你大号红粘粥,你名突,你姓胡,原来你是高粱做,热了烫人嘴巴子,薄了照出行乐图,老来相处你这蠢物。摸了摸,呀,老盟兄你几时死,一点儿温气全无。”

原来是王老伯的儿子王鹿瞻在其妻的怂恿下,见其父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不能干活,便生计谋,让他独居一间小屋,隔三差五送点红糊糊来,吃不吃由他。

一见到蒲松龄来,王老伯泪如泉涌,一把拉过蒲松龄的手, 叙说他当年对儿子如何如何疼爱,可如今换来了这种恶果。老人说:“五十多岁才生了王鹿瞻,冬天怕冻着,夏天怕热着。冬天里给他买枣,夏天里给他买瓜,花了钱还怕他吃不下。惹得恼了骂祖宗, 还抱他到当街对人夸 ,说他聪明嘴巧极会骂。从小把他惯坏了 ,到如今俺待说啥。”自己懊丧地垂下头叹气。听罢王老伯的叙说,蒲松龄皱起了眉头,一回头,正瞧见窗外王鹿瞻抱着孩子逗乐呢。他又回头看了看面色苍白的老朋友,脱口溜出了一首打油诗,让老伯按他说的去做。

半年过去了,蒲松龄又骑驴来到王家,正巧王老伯在院里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听到脚步声,睁眼看到蒲松龄到来,便立即起身感激万分地说:“多亏了你的锦囊妙计,如今儿子总算回心转意了。”

原来蒲松龄给王老伯出的妙计是:当他看到儿子抱着孩子逗乐时,便高声吟诵 :

看见窗外儿抱孙,我儿抱着他儿亲。

今日我儿将我虐,明日他儿也效颦。

儿子听罢 , 幡然醒悟。

蒲松龄笑着说:“不必谢我,多亏令郎良心未泯。如若天良已丧 ,我也是无能为力了。”

上一篇:清朝春节的“万寿灯” 下一篇:蒲松龄遇狐仙 声明:蒲松龄智劝不孝儿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晋惠公反悔,不想割地给秦国。里克不同意,他说:“既然如此,你们先前干吗答应人家,答应了现在又不给,这不是言而无信吗?”郤芮大声说:“主公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10岁考取清廷官派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班,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回国后毕生致力于我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