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的神多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8-29 16:17:1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俗话说:“济南府的人多,泰山上的神多”。过去的济南府,大街小巷,天天门庭若市,人声鼎沸。来到泰山,三步一处宫观,五步一座庙宇,座座奉神,处处供仙。
然而,知底的人却说:“泰山上的神没正神,仙没名仙。”那么,泰山上的神为何这么多呢?
在很古的时候,有一年,天下闹灾荒,庄稼欠收,百姓苦不聊生。就在这种时候,各种妖神怪仙也纷纷兴娇作怪,残害生灵。
泰山全图
一天,玉皇大帝驾祥云,率百神,来泰山巡察。各路地方神官如实向玉皇大帝上奏了灾情。玉皇大帝听了,非常气愤,当即传令,让天宫护卫武将白氏郎带上盛仙袋,去察巡各地把那些兴灾害民的妖神怪仙全部捉回天庭问罪。
白氏郎带上盛仙袋,日夜兼程,走遍了东南西北九九八十一个郡府,遍查了山峰江海七七四十九处界域,所成千上万的各种妖神都装进了盛仙袋。这天,白氏郎走的又饥又渴,来到泰山西南的辞香岭,看到一座飞檐凤柱的庙宇,修的煞是壮观。进庙一看,见诺大的庙堂正中,供着一个“碧霞神主”的牌位。白氏郎一见,立刻火从心来,说道:“这些妖仙,真是胆大包天,堂堂泰山脚下,竟也敢冒碧霞元君的牌位!”
说着,他打开盛仙袋,念了一个咒语,只见那神主牌位一个筋斗便翻进了盛仙袋里,可他哪里知道,这辞香岭大庙,正是碧霞元君的行宫,他的这一举动,恰好被正在泰山顶上游玩的碧霞元君那千里慧目看个一清二楚,“好你个白氏郎,你收千收万,竟敢收到我的头上来了!”碧霞元君当即传令,让巡山王王灵官去南天门下等候,一定要在白氏郎上天前把自己的牌位截回来。
王灵官领命去了南天门,躲进了升仙坊的后面。这时,只见白氏郎背着盛袋,一步一喘地走了上来。王灵官一声大喝:“大胆的白氏郎,快把我家奶奶的神位交出来!”
白氏郎大吃一惊,抬头一看,见是王灵官,不觉有些诧异,说:“我并没有收你家奶奶的神位呀!”
王灵官把眼一瞪,说:“你还想赖,你刚才在那岭上大庙中收的什么?告诉你,那儿就是我家奶奶的行宫。”
白氏郎听了,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那庙盖得如此堂皇!慌忙作揖陪礼,可怎么办呢?这盛仙袋是只能收不能放的,要放,得回天宫后才能放,没有办法,白氏郎答应回天宫后奏明玉帝,立即把牌位送回。可王灵官哪里肯依,二人言来语去,竟交手打了起来。两个神人各自扯住盛仙袋口一角,你拉我拽,“嘶拉”一声,盛仙袋破了。
满营的神怪一齐掉了出来,骨碌碌地向山下滚来,再想收也收不回来了。两人一见,知道闯了大祸,都吓得没了主意,只好先到碧霞祠,向碧霞元君作发禀报。
元君一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嘿,偌大一个泰山,目前正是有主无将,这些妖神怪仙,大都有此造化,我若将其收伏,正可壮我山威。于是,便命王灵官向藏进山脚旮旯里的众神怪发出了“如若改恶从善则既往不咎”的赦免令。再说,那众神怪自被收进盛仙袋后,终日提心吊胆,担心大祸临头。听此召唤,正是求之不得,于是联名请碧霞元君向玉皇大帝上奏了改恶从善的祈罪书。玉皇大帝准奏,众神怪在泰山上安了家,就从那以后,泰山上的神便多起来了。
-
-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玄烨的第三位皇后
- 孝懿仁皇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日),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第三位皇后,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