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故事

丫环捉盗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21 11:47:47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宋朝时,京城汴梁有一个富裕的大户叫王知军。金兵入侵中原后。他和许多富户一样,带着家眷和许多财宝迁居到了当时的新淦县。他们全家人寄居在一个大寺院里。

一天晚上,王知军刚送走了几个朋友,便歇息去了。他因为和那儿个朋友喝了点酒,睡得很死。

不一会儿,突然有一伙强盗闯进了寺院。他们手持砍刀短剑,把寺院里的人都捆绑了起来。

“王知军到哪儿去了?”一个脸蒙黑布的大汉问道。

被捆绑豹人谁也没吱声。

蒙面大汉把利刀横在一个小姑娘的脖子上恶狠狠地说:

“不说出王知军在哪里我就杀了你!“

“我领你们去找:”话音未落,人群里走出来一个漂亮的姑娘人们一看,十分惊讶,走出来的姑娘是王家的丫环小红。

她聪明美丽,是王知军最喜欢的丫头。她怎么会出卖主人呢?

这时只听小红说道:“各位大爷,我猜想我家老爷与你们并没冤没仇吧?你们来到此处不会是仅仅为了要我家老爷的性命吧?如果为了钱财而来,我会帮助你们,因为老爷家的所有钥匙都在我身上。怎么样、跟我去拿财宝吧!”

蒙面大汉一听高兴极了,忙给小红松了绑。他盯视着小红说道:“你别耍小心眼儿,不然,我要你的脑袋:”

王知军的财宝都堆放在西耳房里。小红点燃一支蜡烛,领着强盗们来到了这里“我给你们照亮,你们自己开。”小红把钥匙递给蒙面大汉,自己则举着蜡烛由后面替他照亮门打开了。强盗们蜂涌而入。

“这个箱子里是玉器,这个箱子里是珍珠……”小红依次介绍着。强盗们高兴极了,心想遇见这么个傻丫环,天助人也他们一个个贪婪地往自己的布包里塞。

小红像似生怕强盗们不识货,一会儿跑到这个跟前告诉说哪串珍珠最值钱,一会儿又跑到那个跟前帮助找出最名贵的玉器。在小红高举着的蜡烛光照下,强盗们一个个都满足了,每个人的布包都鼓鼓的。强盗们带着珠宝逃走了。

小红和王知军说财宝被抢

小红和王知军说财宝被抢

第二天一大早,小红才把王知军叫醒,报知了昨天晚上财宝被抢之事。

王知军听说自己全部财宝都被强盗抢走,几乎昏了过去。

小红急忙扶住了主人:

“老爷,您先别着急!”

“不急?说得倒轻巧,那可是我祖辈的全部心血呵!”王知军推开小红,气冲冲地间道:“我平日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把我的财宝送给强盗呢?"小红并不惊慌,轻声说道:“老爷,您是愿意保住自己的脑袋,还是愿意留下那些财宝呢?”

“这话怎么讲?"“那些强盗是为了抢劫财宝而来,如果不给他们,他们就会杀死您。您若连性命都没有了,还要财宝干什么呀!"听了小红的话,王知军感到说得在理,可又一想,金兵入侵,躲到这里度日全凭这些财宝,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呵?他绝望地长叹一声。瘫坐在地上。

小红看见主人那愁苦的徉子,心里也不好受,可是,她却忽然笑了。

王知军莫名其妙,生气地间道:“都落到了这步田地,还有心笑呢?小红不慌不忙地说:“其实,那些财宝很快就能找回来。”

“别做梦了!"王知军摇摇头,根本没信。

小红说,强盗抢劫时,她借着点蜡烛照明,把每个强盗的后背都滴上了蜡烛油。强盗走后,她便叫家人去县衙报了案。县衙就是根据后背有蜡油这一特征,抓获了强盗。

果然,当天县衙就捉住了强盗,并派人把被抢劫的财宝送回了寺院。

上一篇:两个朋友分金子 下一篇:陈细怪的传说 声明:丫环捉盗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