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对历史的记忆力

使历史知识通过学生的感官,传入大脑,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活动,进而形成一定的暂时神经联系,并使这种联系在大脑皮质中形成痕迹和保存下来的一种能力。属于培养小学生一般认识能力的一种,也是小学历史教学任务之一。历史上的许多基本年代、地名、国名、人名、民族,以及典章制度、会议和条约的内容,都依赖于记忆。良好的记忆力是小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重要条件。培养小学生对历史的记忆力,首先要让他们了解记忆的目的,提高其对所要记忆内容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需要记忆的内容。这是记忆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记忆方法。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指导学生对所要记忆的历史知识内容,进行诵读和默读,然后进行试背,熟记易遗忘的地方,再重点地进行复习。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地记忆,把记忆的知识条理化,在理解历史内容的基础上记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如将同类历史现象归并集中的分类记忆法;抓住历史现象的本质特点进行对比或比较的对比记忆法;记住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而联想到与它相关的事件或人物的联想记忆法;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规律从而将记忆内容纳入一定范围的规律记忆法,等等。对于机械记忆,教师仍可选用编口诀或简化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如中国朝代顺序就可以编为口诀:黄帝夏商周,归秦继汉三国战;两晋南北隋唐续,五代宋元和明清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齐宣王拜颜斶
齐宣王拜颜斶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