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杂记
四卷。杨名时(1661~1737),字宾实、号凝斋。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康熙三十年进士,选庶吉士,任顺天学正;雍正时擢兵部尚书、云贵总督;乾隆时任礼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四书杂记》是他读《四书》时的心得笔记。他为诸生时,即喜读性理之书,后从李光地学。他治学严谨,存省缜密,推勘精严,深受器重。他的学业一主于诚,不尽出师授,有其独到见解。他认为诚意,“是诚其为善去恶之意”。人要时时好善恶恶,“才能求必得之”,见力行之功效。为善就是大公无私,是明德之本体。他指出今人以博物为格物是不确切的,格物就是明善、择善工夫,也就是穷理,穷其性固有之理,这就是明善。如果拘守王学的只格庭前一竹一物,像朱学补传之说,怎能明善?因此他主张,有圣学始有王道,论圣学以无名为至论。从政以不贪为美。《论语》立于阐明义理,宗庙社稷即人伦之极至处。《中庸》立论翔实,《孟子》则过于简略。该书有《杨氏全书》本,《四库全书》本。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和四书辞典有关的内容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
-
-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
-
- 雍正为什么违制建陵墓?
- 雍正为什么违制建陵墓?是风水不好?还是黄泉之下无颜见父皇?雍正命身后不追随父皇,而在几百里之外另找“万年吉地”。数千名哑巴被秘密
-
- 赵奢收税不畏权
- 赵奢(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最初为赵国的田部官吏。由于不满平原君家拒绝缴纳租税,赵奢按律治罪,前后杀死了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