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问道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不仅学习目的明确,刻苦学习,而且十分讲究学习方法,特别注意处理好“学”与“问”的关系。他认为,“学问”两个字组成一个词是很有道理的。既要好学,注重自己看书,独立思考,也要“好问”,进行讨论、交流。为此,1915年上半年,他和同学蔡和森、陈昌、张昆弟等在老师杨昌济的指导下,组织了课外哲学学习小组,开展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并经常向老师请教。当时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张平子等均住在长沙浏阳门正街李氏菜园“宏文图书社”内,毛泽东就经常去那里走访、请教。1916年暑假,他步行120华里,来到长沙县板仓杨昌济家,向杨昌济请教学术问题,并浏览杨昌济的藏书。当时,长沙城里有学问的人,或从外地来讲学的名流学者,毛泽东探知消息和住址后,总是千方百计去拜访、聆教。此外,他还采用通信方法交往求教。经杨昌济等介绍,他和上海、北京、武汉等地一些学士名人、老师、同学建立了通信联系。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求学问道,使毛泽东受益匪浅。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和毛泽东大辞典有关的内容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项羽“英才”不足,失范增
- 刘劭强调了“英”的素质之重要,认为智慧聪明是为人处世的关键,所谓“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钧材而好学,明者为师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妺喜: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 有施国是与夏朝同时期的一个小国,它的国内有一位叫妺喜的美女很有胆识,商便是在其帮助下灭掉了夏,她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