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群的血脂合适水平
我国人群的血脂合适水平见表14-2。
表14-2 血脂水平分层标准
1.TC 我国队列研究分析结果显示:TC从3.63mmol/L(140mg/dl)开始,随T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高。TC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是连续性的,并无明显的转折点。诊断高胆固醇血症的切点只能人为制定。当TC增至5.18~6.19mmol/L(200~230mg/dl)时,其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较TC<3.63mmol/L(140mg/dl)者增高50%左右,当TC增至6.22mmol/L(240mg/dl)以上时,其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较TC<3.63mmol/L(140mg/dl)者增高2倍以上,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以上资料,对我国人群TC分层的合适切点建议如下:TC<5.18mmol/L(200mg/dl)为合适范围;TC5.18~6.1gmmol/L(200~239mg/dl)为边缘升高;TC≥6.22mmol/L(240mg/dl)为升高。
2. LDL-C 随着LDL-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及绝对危险上升的趋势及程度与TC相似。LDL-C的分层切点应与TC的分层切点相对应。根据我国资料,LDL-C<3.37mmol/L(130mg/dl)与TC<5.18mmol/L(200mg/dl)的10年发病率(绝对危险)接近,LDL-C≥4.14mmol/L(160mg/dl)与TC≥6.22mmol/L(240mg/dl)的人年发病率(绝对危险)接近,说明对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影响程度相当。LDL-C分层诊断的切点建议如下:LDL-C<3.37mmol/L(130mg/dl)为合适范围;LDL-C 3.37~4.12mmol/L(130~159mg/dl)为边缘升高;LDL-C≥4.14mmol/L(160mg/dl)为升高。
3. HDL-C 以HDL-C≥1.55mol/L(60mg/dl)为参照组,对不同HDL-C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当HDL-C<1.04mmol/L(40mg/dl)人群与HDL-C≥1.55mmol/L(60mg/dl)人群相比,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增加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我国HDL-C的诊断切点建议为:HDL-C<1.04mmol/L(40mg/dl)为减低;HDL-C≥1.55mmol/L(60mg/dl)为升高。
4. TG 我国现有队列研究表明,随TG水平上升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有所升高,但由于结果差异未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并考虑到TG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仍沿用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即1.70mmol/L(150mg/dl)以下为合适范围,1.70~2.25mmol/L(150~199mg/dl)以上为边缘升高,≥2.26mmol/L(200mg/dl)为升高。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 资料图:川岛芳子戎装照在日本的谍海中,“巾帼女豪们”的手段丝毫不逊于男子,而这些女谍中的头号人物,无可争议的当数川岛芳子。她的活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