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葡萄病虫原色图谱

绿尾大蚕蛾

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别名水青蛾、长尾月蛾、绿翅天蚕蛾。系杂食性害虫,可为害苹果、梨、樱桃、葡萄、枣、银杏等果树。在我国分布广泛。以幼虫食害叶片,低龄幼虫食害叶片成缺刻或孔洞,稍大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脉。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2~38毫米,翅展宽100~130毫米。体粗大,体被白色絮状鳞毛而呈白色。头部两触角间具紫色横带1条,触角黄褐色羽状。复眼大,球形黑色。胸背肩板基部前缘具暗紫色横带1条。翅淡青绿色,基部具白色絮状鳞毛,翅脉灰黄色较明显,缘毛浅黄色。前翅前缘具白、紫、棕黑三色组成的纵带1条,与胸部紫色横带相接。前、后翅中部中室端各具椭圆形眼状斑1个,斑中部有1透明横带,从斑内侧向透明带依次由黑、白、红、黄四色构成,黄褐色外缘线不明显。腹面色浅,近褐色。足紫红色。

幼虫 体长80~100毫米,体黄绿色,粗壮,被污白细毛。体节近六角形,着生肉突状毛瘤,前胸5个,中、后胸各8个,腹部每节6个,毛瘤上具白色刚毛和褐色短刺。中、后胸及第8腹节背上毛瘤大,顶黄基黑,其他处毛瘤端蓝色基部棕黑色。第1~8腹节气门线上边赤褐色,下边黄色。体腹面黑色,臀板中央及臀足后缘具紫褐色斑。胸足褐色,腹足棕褐色,上部具黑横带。

蛹 长40~45毫米,椭圆形,紫黑色,额区具一浅斑。茧长45~50毫米,椭圆形,丝质粗糙,灰褐色至黄褐色。

卵 扁圆形,直径约2毫米,初绿色,近孵化时褐色。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代,以茧中蛹在近土面的树枝或灌木枝干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羽化、交尾、产卵。卵期10余天。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7月中旬化蛹,蛹期10~15天。7月下旬至8月为第1代成虫发生期。第2代幼虫8月中旬始发,为害至9月中、下旬,陆续结茧化蛹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日落后开始活动,21~23时最活跃,飞翔力强。卵喜产在叶背或枝干上,有时雌蛾跌落树下,把卵产在土块或草上,常见数粒或偶见数十粒产在一起,成堆或排开,每头雌虫可产卵200~300粒。成虫寿命7~12天。初孵幼虫群集取食,2、3龄后分散,取食时先把1叶吃完再为害邻叶,残留叶柄,幼虫行动迟缓,食量大,每头幼虫可食100多片叶子。幼虫老熟后于枝上贴叶吐丝结茧化蛹。第2代幼虫老熟后下树,附在树干或其他植物上吐丝结茧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5月下旬至8月中旬经常巡视果园,人工捕捉幼虫。秋后至发芽前清除落叶、杂草,并摘除树上虫茧,集中处理。②灯光诱杀。在成虫羽化盛期,可利用其趋光性强的习性,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③药剂防治。幼虫孵化盛期及3龄幼虫前为最佳防治时期。此时幼虫只在树冠外围部分枝条嫩叶上取食,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2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绿尾大蚕蛾幼虫

绿尾大蚕蛾成虫

刚孵出的大蚕蛾低龄幼虫

橙黄色大蚕蛾幼虫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