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绣工艺
柯尔克孜族的纺织、刺绣工艺,无论在叶尼塞河流域,或是西迁帕米尔以后,都是有一定水平的。在叶尼塞河流域汉以前的古墓出土的织物中,既有中原的丝绸等织品,又有当地的毛织品,这些毛织品上有极其精美的鸟兽图案。元代,在我国叶尼塞河流域的柯尔克孜地区有专门织造绫罗锦绮的工匠。《元史·世祖本纪》记载,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元政府“赐欠州诸局工匠纱五万六千一百三十九绽十三两”。由此可见,当时柯尔克孜地区的纺织已不仅是妇女的家庭手工业,且有一支庞大的从事纺织业的工匠队伍。据史料载:在柯尔克孜地区从事“织绫罗锦绮”的汉族工匠就达“千百人”,柯尔克孜族工匠就更多。当时的主要织物为毛织品。
西迁帕米尔之后,专门从事织造业的工匠和织造局没有了,但柯尔克孜族妇女的纺织、刺绣工艺,作为一种家庭副业却有很大的发展。妇女用羊毛织的粗毛呢,用骆驼绒织的头巾、毛呢料等,很受各族群众的欢迎。妇女织的毛料马衣和各种各样“胡尔俊”(褡裢)以其精美的图案、绚丽的色彩,颇受各族群众喜爱。柯尔克孜妇女很讲究织物上的图案美、色彩美。她们的织物,都用不同颜色的毛线,织上美丽的图案,甚至在毛裹脚布上,也织上精美的花纹图案。刺绣是柯尔克孜姑娘的一个特长,小姑娘从六七岁起,就在母亲或姐姐的教导下学习刺绣。柯尔克孜女子几乎在所有的织物上都要绣上美丽的图案,甚至在用来端饭锅的两块小小的垫布上,也要绣上或者剪贴上美丽的图案。这种垫布上的标准图案是两匹在一起嬉戏的骏马驹。柯尔克孜人的服装从头上戴的帽子,到脚上穿的靴子,从衬衣、衬裙到各种外套、大衣,都要绣上花纹、花边。柯尔克孜人的毡房里,从帐壁上挂的帏幔,到床围及其他装饰物,都要绣上图案花纹,特别是柯尔克孜女子的嫁妆更加讲究,有的要绣好几年,每个柯尔克孜姑娘在出嫁前就培养为心灵手巧的刺绣能手。
柯尔克孜人刺绣工艺的艺术图案,有传统题材和现代题材两种,以传统题材为主。传统题材的图案主要由山、水、鸟、兽、刀、枪、剑、戟、蓝天、白云等构成,以狩猎、军旅图为主。现代题材的图案主要由树木花草、房屋建筑等构成,以反映现代生产、生活为主。图案造型美妙,颜色搭配和谐,色调鲜艳、线条流畅,构图特别接近生活,给人以亲切朴实的感觉。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
-
-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 商均虽然被太史公定论为不肖,没有能力承继帝位,可能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但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海内经》说,义均是始为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