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活煮贪官阿城大夫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28 12:40:0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舆论的力量是很大的,可是一旦不能判断而受到舆论的左右,就可能做出悔恨终生的错事。齐威王不听信传言,而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辨明了忠奸,没有被人蒙蔽。
齐威王画像
齐威王拜邹忌为相国,邹忌殚精竭力,尽力帮助齐威王治国。
邹忌经常了解下面官吏的情况,问在朝的官员们,各个地方的官吏们哪个比较有能力,地方治理得好;哪个地方的地方官没有能力,治理得不好?朝中官吏众口一词,都说阿城大夫的好话,称赞他治理有方,很有能力;都批评即墨大夫治理得很差,没有什么能力。邹忌把大臣们的评论对齐威王说了。
齐威王有意无意中也问身边的大臣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也是一样的,说阿城大夫把地方治理得很好,称赞他治理有方,很有能力;批评即墨大夫治理得很差。
于是,邹忌建议齐威王派人去两个地方考察一下,真正了解一下这两个地方官的政绩。考察的人回来,将在这两个地方看到、听到的情况如实禀报给了齐威王。
齐威王便降旨传阿城大夫和即墨大夫入朝。即墨大夫先到,朝见威王。威王一句话都不说,旁边的众大臣都很惊讶,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过了一会儿阿城大夫也到了,齐威王就让两旁站立的大臣评论他俩的政绩,以行赏罚。大臣们都怀有私心,说:“阿城大夫今天肯定会受到重赏,即墨大夫将要大祸临头了。”
众文武百官正在议论,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说:“自从你当了即墨的地方官,我只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说你治理得不好,能力很差。我就派人去即墨调查,看实际的情况到底怎样,他们说的是对还是错。结果调查的人回来对我说,即墨田地都得到了开垦,人民的生活非常富裕,当官的也很清廉,呈现一片太平的景象。只是因为你不肯谄媚于我身边的人,才让他们在我耳边说尽了你的坏话,现在事情很明白,你才是贤德的臣子,是尽心尽力为百姓、国家做事的人。”说完,便传令赠与即墨大夫万家之邑。
齐威王又召阿城大夫觐见,对他说:“自从你当了阿城的地方官以后,我经常听到别人在我面前赞扬你,说你如何如何有能力,地方治理得如何如何好。于是我派人去调查阿城的情况,去的人只见阿城田地荒芜,人民挨饿受冻,百姓对地方的官员意见很大。不久前,赵国的军队骚扰我国的边境,你却坐视不救。然而,你却花重金贿赂我身边的人,让他们在我耳边说你的好话,好接着升官发财。什么叫贪官污吏?贪官污吏就是你这副模样了。
阿城大夫吓得面如土色,磕头谢罪,表示愿意悔过。威王没有理睬他,命大力士搬过一个装满水的大鼎,下面烧上柴。不一会儿的工夫,水就烧得滚开。威王命左右将阿城大夫捆起来投入鼎中。
威王又召见平常赞誉阿城大夫、诋毁即墨大夫的那些大臣们进见,责问他们道:“你们在我的左右,我当你们是我的耳目,寄希望于你们说实话。谁知你们私下却收取贿赂、颠倒是非来欺骗我,要你们还有什么用?都和阿城大夫一样下锅煮了吧!”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在齐威王面前妄言了。常言说:三人成虎,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但舆论并不都是正确的。齐威王在大臣们众口一词的情况下仍然没有轻易听信传言,而是派人去实地调查情况,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君主,这种态度是很难得的。齐国在威王的整治之下,果然吏治清明,很少再发生徇私舞弊的事情了。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
-
-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