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有没有私通小尼姑?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10-19 18:02:1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一生提倡礼教伦常,然而,却有人传说朱熹曾勾引过小尼姑,而且还不止一个,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朱熹石像
朱熹出生在徽州婺源的一个官吏家庭,父亲朱松做过县尉。
1148年,朱熹19岁时中进士,做过泉州同安主薄。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六月孝宗初即位,起用张浚准备出兵抗金,要朝内外大臣各陈己见。朱熹上书,谏策三事。一是熟讲“圣学”即《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之学。二是停止议和及遣使索地,应先整内政,等到国富民强,再慢慢计划收复失地。三是朝廷任用贤能,以修政事。第二年,宋军战败,汤恩退派王之望出使金朝议和,主战派坚决反对。
十一日,孝宗召见朱熹,朱熹面奏三札。第一札说陛下遇事犹豫不决,就是由于不讲《大学》之道。他建议孝宗博访真儒,讲明此道,以修身为本。第二札说国家大计有三:战、守、和。他提出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因此反对议和,而主张“合战,守之计以为一”。第三札,引据周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之道”,说是“其本不在乎威强而在德业,其备不在乎边境而在乎朝廷,其具不在乎兵食而在乎纪纲”。讲到抗金作战,他说:“现在朝内外的议论,都说要整顿边防、充实仓库、训练士卒,臣以为这些都不值得考虑。应该考虑的就是修德业,正朝廷,立纪纲。”他说,只要我们自己慢慢强大了,金朝就会害怕。
此后的十年间,孝宗、虞允文积极备战。朱熹则专心著书讲学,逐步形成了他的道学体系,阐发二程“去人欲,存天理”的理论,以《大学》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为核心,以维护伦常为宗旨,继承、综合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等人的学说,又吸收佛教禅宗和道教的理论,使二程学说带上了宗教色彩。
就在朱熹学说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的时候,却遭到了反道学派的攻击。朝中的反道学官员攻击道学为伪学。
朱熹提出二程“去人欲,存天理”的理论,以维护纲纪伦常为宗旨。但是在与反道学派的论争中,朱熹满口的礼义廉耻却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别人抨击他的道学是伪学,而且说他本人言行不一,其中一条重要罪状就是“朱熹勾引两个尼姑,出去做官都要带着”。后来从朱熹的反应看,此事应该不是讹传。朱熹被迫上表认罪,承认了“纳其尼姑”之罪,说“深省昨非,细寻今是”,表示要改过。
就这样,一生提倡“去人欲,存天理”的朱熹与小尼姑通奸之疑案,在北宋道学与反道学斗争之中逐渐浮出了水面。
-
- 解密刘基(刘伯温)晚年生活
- 明太祖经常写信给刘基,询问天象,刘基都非常详细地逐条回答,然后将其草稿烧掉。刘基大致说,霜雪之后,必有阳春,现国威已立,应当稍微采用宽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