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有没有私通小尼姑?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10-19 18:02:1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一生提倡礼教伦常,然而,却有人传说朱熹曾勾引过小尼姑,而且还不止一个,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朱熹石像
朱熹出生在徽州婺源的一个官吏家庭,父亲朱松做过县尉。
1148年,朱熹19岁时中进士,做过泉州同安主薄。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六月孝宗初即位,起用张浚准备出兵抗金,要朝内外大臣各陈己见。朱熹上书,谏策三事。一是熟讲“圣学”即《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之学。二是停止议和及遣使索地,应先整内政,等到国富民强,再慢慢计划收复失地。三是朝廷任用贤能,以修政事。第二年,宋军战败,汤恩退派王之望出使金朝议和,主战派坚决反对。
十一日,孝宗召见朱熹,朱熹面奏三札。第一札说陛下遇事犹豫不决,就是由于不讲《大学》之道。他建议孝宗博访真儒,讲明此道,以修身为本。第二札说国家大计有三:战、守、和。他提出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因此反对议和,而主张“合战,守之计以为一”。第三札,引据周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之道”,说是“其本不在乎威强而在德业,其备不在乎边境而在乎朝廷,其具不在乎兵食而在乎纪纲”。讲到抗金作战,他说:“现在朝内外的议论,都说要整顿边防、充实仓库、训练士卒,臣以为这些都不值得考虑。应该考虑的就是修德业,正朝廷,立纪纲。”他说,只要我们自己慢慢强大了,金朝就会害怕。
此后的十年间,孝宗、虞允文积极备战。朱熹则专心著书讲学,逐步形成了他的道学体系,阐发二程“去人欲,存天理”的理论,以《大学》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为核心,以维护伦常为宗旨,继承、综合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等人的学说,又吸收佛教禅宗和道教的理论,使二程学说带上了宗教色彩。
就在朱熹学说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的时候,却遭到了反道学派的攻击。朝中的反道学官员攻击道学为伪学。
朱熹提出二程“去人欲,存天理”的理论,以维护纲纪伦常为宗旨。但是在与反道学派的论争中,朱熹满口的礼义廉耻却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别人抨击他的道学是伪学,而且说他本人言行不一,其中一条重要罪状就是“朱熹勾引两个尼姑,出去做官都要带着”。后来从朱熹的反应看,此事应该不是讹传。朱熹被迫上表认罪,承认了“纳其尼姑”之罪,说“深省昨非,细寻今是”,表示要改过。
就这样,一生提倡“去人欲,存天理”的朱熹与小尼姑通奸之疑案,在北宋道学与反道学斗争之中逐渐浮出了水面。
- 宋朝-朱熹的诗文《读书要三到》
- 宋朝-朱熹的诗文《偶成》
- 宋朝-朱熹的诗文《丘子野表兄郊园五咏 其五 蔬圃》
- 宋朝-朱熹的诗文《濯足万里流》
- 宋朝-朱熹的诗文《挽籍溪胡先生三首 其一》
- 宋朝-朱熹的诗文《次秀野春晴山行纪物之句》
- 宋朝-朱熹的诗文《游密庵》
- 宋朝-朱熹的诗文《伏承示及毛公平仲墓铭且索挽诗熹不及识毛公而爱重其文旧矣义不可辞顾已不及其虞殡姑以数句》
- 宋朝-朱熹的诗文《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 其二》
- 宋朝-朱熹的诗文《送张彦辅赴阙》
- 宋朝-朱熹的诗文《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二首 其二》
- 宋朝-朱熹的诗文《夜闻子规》
- 宋朝-朱熹的诗文《寄黄子衡》
- 宋朝-朱熹的诗文《刘子澄远寄羊裘且有怀仁辅义之语戏成两绝为谢以发千里一笑 其二》
- 宋朝-朱熹的诗文《再和》
- 宋朝-朱熹的诗文《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 宋朝-朱熹的诗文《春日》
-
- 卫青有几个儿子? 大汉朝卫青的后人今何在
- 卫青,他是汉朝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从一个小小的骑奴,最后成为了一个骠骑大将军,娶了当朝皇帝汉武帝的姐姐做妻子。那么,卫青他有几个儿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
-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
- 秦庄襄王,异人在位3年去世!
- 秦庄襄王,名异人,改名子楚(公元前?~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秦庄襄王画像嬴异人,曾在年轻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