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三谏宋仁宗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11 21:53:36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在一次朝会上,宋仁宗下诏,以三司使、户部侍郎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听到仁宗的诏书,张尧佐忙兴冲冲地跑出班列,叩头谢恩接旨。然而,满朝的文武百官却冷眼旁观,没有一个人表示祝贺。因为张尧佐任这个朝中要职,是由其侄女的裙带关系得来的。他的侄女就是宋仁宗宠爱的张贵妃。张贵妃受到宋仁宗的宠爱,张尧佐自然也跟着青云直上了。
包拯与宋仁宗剧照
虽然朝廷众官对张尧佐升迁之事不满,但事后也没有人再放在心上,只有一个人为此事忧心忡忡,这个人就是包拯。
当时,包拯正任监察御史,负责对皇帝百官的纠弹。他认为,宋仁宗一再拔擢张尧佐,任人唯亲,不合大宋的法度。因此,他上疏指出宋仁宗这样提拔张尧佐是错误的,并分析其背景是后宫干政、个别大臣曲意奉迎。包拯这一举如天惊石破,激起了一片称赞。大臣们也纷纷上书反对仁宗任命张尧佐。面对强大的舆论,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宋仁宗经不住张贵妃的一再请求,再次下旨擢升张尧佐。包拯冒着再次触犯宋仁宗和张贵妃的危险,又一次挺身直谏。张尧佐见包拯等人言辞激烈,感到众怒难犯,当即表示不接受委任。于是,宋仁宗也就顺势下台了。
可是,这件事却让张贵妃很不高兴,她一再在仁宗耳边吹风。这年八月,宋仁宗在金殿上又一次降旨提拔张尧佐。可是御旨一下,包拯马上上奏。这一回,宋仁宗打定主意,坚持己见,说:“张尧佐并无大过,可以擢升。”
包拯谏驳道:“各地官吏违法征收赋税,闹得民怨纷纷。张尧佐身为主管,怎么能说是无大过呢?”
宋仁宗叹了口气,婉转说道:“这已是朕第三次下旨任命了。朕既贵为天子,难道擢任一个人就这么不容易吗?”
包拯闻言,直趋御座,高声说道:“难道陛下愿意不顾民心向背么?臣既为谏官,岂能自顾安危而不据理力争!”张尧佐站在一旁,直听得心惊肉跳。
宋仁宗见包拯这么执著,众大臣又纷纷襄赞,而自己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反驳,心里非常生气,一甩手就回了宫里。
张贵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颜直谏,惹得仁宗下不了台,所以等仁宗一回来,她就马上迎上前去谢罪。
宋仁宗余怒未消,举袖擦脸,说:“包拯说话,唾沫直溅到朕的脸上!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他还在当御史!”
在包拯的努力下,张尧佐最终没有得到升迁,使国家避免了不小的损失。
-
- 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 两千年来,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多少后世英雄人杰,都将项羽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
-
-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 资料图:川岛芳子戎装照在日本的谍海中,“巾帼女豪们”的手段丝毫不逊于男子,而这些女谍中的头号人物,无可争议的当数川岛芳子。她的活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
-
- 詹天佑买马车
- 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他先后指挥了塘沽、天津间的铁路铺轨工程,完成了滦河大桥工程和著名的京张铁路工程。詹天佑一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