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三谏宋仁宗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11 21:53:36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在一次朝会上,宋仁宗下诏,以三司使、户部侍郎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听到仁宗的诏书,张尧佐忙兴冲冲地跑出班列,叩头谢恩接旨。然而,满朝的文武百官却冷眼旁观,没有一个人表示祝贺。因为张尧佐任这个朝中要职,是由其侄女的裙带关系得来的。他的侄女就是宋仁宗宠爱的张贵妃。张贵妃受到宋仁宗的宠爱,张尧佐自然也跟着青云直上了。
包拯与宋仁宗剧照
虽然朝廷众官对张尧佐升迁之事不满,但事后也没有人再放在心上,只有一个人为此事忧心忡忡,这个人就是包拯。
当时,包拯正任监察御史,负责对皇帝百官的纠弹。他认为,宋仁宗一再拔擢张尧佐,任人唯亲,不合大宋的法度。因此,他上疏指出宋仁宗这样提拔张尧佐是错误的,并分析其背景是后宫干政、个别大臣曲意奉迎。包拯这一举如天惊石破,激起了一片称赞。大臣们也纷纷上书反对仁宗任命张尧佐。面对强大的舆论,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宋仁宗经不住张贵妃的一再请求,再次下旨擢升张尧佐。包拯冒着再次触犯宋仁宗和张贵妃的危险,又一次挺身直谏。张尧佐见包拯等人言辞激烈,感到众怒难犯,当即表示不接受委任。于是,宋仁宗也就顺势下台了。
可是,这件事却让张贵妃很不高兴,她一再在仁宗耳边吹风。这年八月,宋仁宗在金殿上又一次降旨提拔张尧佐。可是御旨一下,包拯马上上奏。这一回,宋仁宗打定主意,坚持己见,说:“张尧佐并无大过,可以擢升。”
包拯谏驳道:“各地官吏违法征收赋税,闹得民怨纷纷。张尧佐身为主管,怎么能说是无大过呢?”
宋仁宗叹了口气,婉转说道:“这已是朕第三次下旨任命了。朕既贵为天子,难道擢任一个人就这么不容易吗?”
包拯闻言,直趋御座,高声说道:“难道陛下愿意不顾民心向背么?臣既为谏官,岂能自顾安危而不据理力争!”张尧佐站在一旁,直听得心惊肉跳。
宋仁宗见包拯这么执著,众大臣又纷纷襄赞,而自己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反驳,心里非常生气,一甩手就回了宫里。
张贵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颜直谏,惹得仁宗下不了台,所以等仁宗一回来,她就马上迎上前去谢罪。
宋仁宗余怒未消,举袖擦脸,说:“包拯说话,唾沫直溅到朕的脸上!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他还在当御史!”
在包拯的努力下,张尧佐最终没有得到升迁,使国家避免了不小的损失。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
-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