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刘邦:用人先识人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24 21:56:5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刘邦是怎么用人的?且让我们一探究竟。

秦亡以后,楚汉相争。在初期,刘邦与项羽相比,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处于完全的劣势。在各路义军进攻秦的时候,曾共同约定,谁先进入秦都咸阳谁就为王,但刘邦首先攻入咸阳以后,慑于项羽威势,非但不敢擅自称王,而且不得不封存库银,静候项羽到来。

刘邦与众谋士

项羽欲除刘邦,便在鸿门摆宴,邀他前往。刘邦虽明知杀机四伏,却只有硬着头皮前往,亏得张良樊哙等人拼力保驾,刘邦才得以死里逃生,刘邦对项羽的畏惧,双方实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可楚汉战争的结局却是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刘邦登基,做了皇帝,到底刘邦胜于何处呢?原因很复杂,可究其根本,则在于“能否得人用人”上,而用人先识人。正是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

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定都洛阳。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摆宴庆功。他回首自己出身草莽,斩白而起义,却能转战南北,终成帝业,感到十分满意自得,他想听一下臣属们对于自己在楚汉之争中获胜的原因作何看法。刘邦要大臣们说实话,不必隐瞒自己的想法。

高陵和王起二人回答说:“您与项羽为人处世大不相同。您对人傲慢无理,但您在派人攻克城池和占领地盘以后,就用所得到的城池和王地用来封赏取胜的将领;与此相对照,项羽对人很仁爱恭敬,可嫉贤妒能,加害忠臣,怀疑贤良,打胜仗后不给人记功,得到土地也不给人奖赏。这就是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听完说道:“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供应物资,不绝粮饷,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每战必胜,每攻必克,我又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重用他们,这也就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一个范增却不能重用,这就是他所以被我消灭的原因。”

刘邦的这番话确实很深刻,道出了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项羽并非手下无人,当初他力量强大,名声显赫,志士能人纷纷前往投奔,可他很少能充分利用,委以重任。他最得力最有才识的谋士范增,得到了他的尊重,称为“亚父”,可还是得不到他的信任,项羽对他一直疑心重重,经常不纳良言,终于中了刘邦的离间计,气走了范增,成为孤家寡人。

击败项羽的大将韩信,开始投在项羽帐下,仅被委任为执戟郎,充当卫士,这才背楚向汉,经萧何力荐被刘邦拜为大将,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淮阴侯。刘邦的谋士陈平,同韩信一样,也是从项羽处逃往汉营的。陈平施反间计气走了范增,任汉丞相多年。

正是由于刘邦善于识人用人,帐下谋士众多,猛将如云,集聚了一批文武干才,如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周勃灌婴郦食其曹参、樊哙等。

上一篇:刘邦识萧何 下一篇:刘备与刘邦 声明:刘邦:用人先识人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豫让:模范忠臣
豫让:模范忠臣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
岳飞:南宋的抗金名将
岳飞:南宋的抗金名将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他爱读《春秋左传》和《孙子兵法》。他曾跟从名师周同学武艺,学了一手好箭法,并能左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