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霍去病:不学习兵法的霍去病为何百战百胜?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7-12 10:43:2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西汉名将霍去病地位卑下,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私生子的地位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地位都是很低的。没有人喜欢和父母不健全的小孩交朋友,霍去病也一样,处于尴尬的境界,慢慢的在煎熬中度过童年。
有人说:上天都是公平的,再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又给你开了一扇窗。的确,当霍去病在童年时代备尝辛酸的时候,他的幸福也来了。原来她的姨妈得到皇帝的宠幸,所谓姨妈就是卫子夫,不久给被皇帝封为皇后,并且所生的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而他的舅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卫青,当时在边境上多立战功。
皇帝很喜欢霍去病,私下里和他交谈,甚至要传授他兵法,可霍去病却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拘泥于兵法、虽然不愿意学习,但汉武帝却对他刮目相看,因此经常找名师和他交流。
汉武帝时期,卫青经常打胜仗,为了锻炼霍去病,汉武帝任命他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或许是天生对打仗有兴趣,第一次作战霍去病居然立下大功,率领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初战告捷,霍去病名声大臊。休整一年后,汉武帝再一次任用霍去病做主帅,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这看起来是一步险棋,因为谁也不知道年轻的霍去病能否取得成功。战场上瞬息万变,唯有知己知彼的人能料敌制胜,霍去病虽然有过战功,但和卫青李广等人比起来也不过是生瓜蛋子,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次战争,霍去病更打出了大汉的雄风,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霍去病为何能百战百胜?
其一,得益于霍去病独特的思维。霍去病用兵思路绝对不同于常人,胆大心细,而且颇与兵法暗合。
其二,和霍去病家族的遗传基因有关。霍去病的舅父卫青是作战的高手,卫青不能不对年轻时的霍去病耳提面命,常言说兵家儿早识刀枪,就是这个道理。
其三,霍去病很受汉武帝的重视,汉武帝安排将领的时候,自然要把全国最优秀的指战员给霍去病派上,还会让他带上最优秀的智囊团,来让皇后的外甥建功立业。
其四,得益于大汉的骑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霍去病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其五,得益于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的高速发展。没有政治经济做后盾,没有汉武帝倾全国之力,与匈奴作战,也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胜利。
其六,得益于汉武帝极其相信霍去病,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漠北之战中,霍部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反常地取食于敌,没有人提出异议,没有人掣肘,自然大家听信于霍去病。绝对的服从产生绝对的权威,保证了政令畅通。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张仪是怎么戏弄楚王的?
- 张仪为什么要戏弄楚王呢?又是怎么戏弄的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
- 「田忌赛马」的战略可以用博弈论解释吗?
- 没有真正意义上学过什么博弈论,只看过一两节耶鲁的公开课。我认为博弈论所面对的情形是不稳定的动态过程,每个决策方都可能临时做出
-
- 范雎陈远交近攻之策
- 现在人有句时髦的话:“推销自己。”其实,古人早就懂得推销自己,只是没有明说而已。范雎向秦昭王进“远交近攻”之策,就是先自我推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