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解密

唐代大诗人王勃蜀中九日 他表达了什么思想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7-28 10:10:5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蜀中九日》是唐代大王勃所作的一首七绝唐诗。相传这首诗创作于咸亨元年重阳节上,王勃参加送别友人的宴会,并登高回望故乡之时。作此诗时,想必作者在南方游历已久,偶然望见北雁南飞,不觉激起思乡之情,渴望早日回归故里的心情,不知不觉跃然纸上,成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名作。

image.png

王勃作品 蜀中九日 他表达了什么思想

据《新唐书》记载,王勃一生命运坎坷,虽年少成名,然而不通世故,因而几经宦海沉浮,终郁郁不得志,遂经常离家为宦游历四方,因此,在王勃的诗作之中,怀乡送别诗最为常见的一类题材,如这首《蜀中九日》,及其广为后人所知的五律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由于诗歌创作之时,正值九月九日重阳季,秋风乍起时节,又适逢客中送客,自然是格外易生愁绪,因而,在久别故土的作者眼中,即使是北雁南飞这种寻常的场景,也不免油然而生悲愁苦闷之感,平添一分望乡却归乡不得的愁绪。“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一语中的。

这首《蜀中九日》广为流传后,世人评价甚高,究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王勃将其怀乡之情巧妙地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借景抒情,开了盛唐时代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这在当时的诗歌创作领域,也成为独树一帜的新风尚。

在《蜀中九日》创作后不久,王勃在虢州参军任上再次遭受重大挫折,至此,他苦心经营的仕途之路终于戛然而止。

蜀中九日 原文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蜀中九日 赏析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要点:抒发佳节思想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上一篇:历代有识之士的劝戒 下一篇:初唐四杰之首王勃被称为什么?王勃的代表作是什么? 声明:唐代大诗人王勃蜀中九日 他表达了什么思想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齐恒公守诺还地
齐恒公守诺还地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对董卓的评价
对董卓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董卓生平
董卓生平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