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法律事实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能够导致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例如,合同签订、情势变更和合同履行,就是导致合同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在众多的客观现象中,只有那些能够导致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才具有法律意义。而客观现象是不是具有法律意义,则取决于法律的规定。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除的原因,它不同于其他各种可能影响法律关系实际运行的因素或条件。从法律关系的实际运行情况看,可能会有各种因素在其中发生作用,这些因素在总体上构成了法律关系实际运行的条件。法律事实当然也属于这种影响法律关系运行的条件。但是,与其他各种条件因素不同,法律事实对法律关系实际运行的影响是因果联系意义上的。对于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除,法律事实是作为原因起作用的条件。抽象法律关系是直接基于法律的规定、以法律设定的一般形态存在的法律关系,在抽象法律关系中,法律规定本身具有引起法律关系产生的意义,属于法律事实。在现实法律关系中,法律规定作为依据是现实法律关系产生的条件。法律事实包容范围广泛,一切具有法律意义从而能够导致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除的客观现象,都属于法律事实。对于法律事实,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作出不同的分类。例如,按照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除是否要求存在某种法律现象,可以区分为肯定的法律事实和否定的法律事实;按照导致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除的法律现象存在时间的长短,可以区分为即时的法律事实和持续的法律事实(即状态)。比较常见、也更有意义的分类是立足于法律关系主体所作的区分。从法律关系主体的角度分析,各种现实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除不外乎两类情况:一类是由法律关系主体自身的行为所引起;另一类是由法律关系主体以外的因素所引起。同时,就前者而言,又有两种可能,或者是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有意识行为,或者是主体双方的有意识行为。有鉴于此,按照引起现实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除的法律事实是否包含法律关系主体自身的有意识行为,可以把各种法律事实区分为主体行为和事件两大类。

上一篇:法律失效 下一篇:法律适用规则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苏轼的兄弟苏辙是以什么出名?对苏辙的客观评价
苏轼的兄弟苏辙是以什么出名?对苏辙的客观评价
苏辙与苏轼的感情很好,我们熟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苏轼想念弟弟苏辙而作的,兄弟俩为彼此作诗很多。苏辙在北宋官至右丞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