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势术相结合
战国后期著名法家韩非提出的治国主张。包括如下内容:(1)以法为本。制定成文法并予公布,使其成为人们的言行、思想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成文法公布以后,应保证其得以贯彻执行,除了用赏罚方法外,还应配以“势”和“术”。(2)重“势”。韩非认为“势”是君主的标志,君主须“擅势”,集权力于一身,才能保证“法治”的推行。同时“势”不能离开“法”。脱离“法”讲“势”必然是“人治”而非“法治”。“人治”的好坏取决于君主的贤愚,贤君千百世才出一人,而大多数君主只是“中人之资”。若单纯强调“势”而忽略“法”,这样的君主难以治理好国家。故韩非以为法势二者不可或缺。(3)强调“术”的重要性。在韩非看来,“术”是君主牢牢掌握政权实现“法治”的方法。韩非的“术”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任免和考核官吏的方法。即根据其才能任命官吏,再考核他们是否忠于职守和遵循法令。其二是指君主可以用各种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来暗中试探群臣。但韩非在重“术”的同时,又反对“徒术而无法”。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