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复仇可否之争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中国古代社会中关于法律是否允许复仇的争论。这一争论的最终结果是对复仇在法律上采取一定的限制,不完全禁止。先秦儒家对复仇基本持赞成态度。儒家主张礼治,以孝治国。因为复仇符合礼治所提倡的亲亲、尊尊原则,所以儒家不仅主张法律给予复仇者以特殊的赦免,而且认为对复仇的孝行、义行应给予旌表。法家主张治国“一断于法”,对任何违法言行都不宽贷。所以严禁私斗,对复仇者主张严惩。正统法律思想确立后,礼法开始融合。民间对复仇一般持肯定态度;统治者则对复仇时禁时弛。三国时,魏文帝为稳定社会秩序,明令“敢有私复仇者,皆族之”。但魏明帝时则规定被害者子弟只要在官府备案,就可以追杀仇人,为亲复仇。唐朝陈子昂认为对复仇者应先“正之国法,置之以刑”,杀人者死,对复仇者亦不例外。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表彰复仇者的孝义之行。柳宗元作《驳复仇议》对这种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柳宗元认为礼与法用途虽异,但目的相同。因此旌表与诛罚不可并施。对复仇之举,先行诛罚之刑,后又行旌表之礼,会扰乱人们的是非观念:诛杀应旌表的人是“黩刑”,旌表被诛杀的人则是“坏礼”。黩刑坏礼,则会使天下大乱。他反对将礼与法对立起来,而主张区别对待不同的复仇。对确有冤情而被害者,允许其亲属复仇。对确有其罪,死于国法者,亲属不得复仇。明代的丘睿进一步完善了柳宗元的方法。他认为:父兄若被人故杀,被害者报官而官不理,允许被害者亲属为被害者复仇,失职官吏免职。不报官而擅杀,杀之有理者,可免复仇者死罪,处流刑。这种有限制的复仇调和了礼与法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礼、律两不相失。

上一篇:复保险 下一篇:复代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韩信竟是韩襄王的曾孙?!
韩信竟是韩襄王的曾孙?!
韩信是韩襄王的二儿子韩虮虱之孙,韩襄王一共生了三个儿子,长子韩婴,被立为太子。老二叫做韩虮虱,是妃子所生。“虱”就是虱子,“虮”就
金瓶梅中是怎么调侃王勃的形象的?
金瓶梅中是怎么调侃王勃的形象的?
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而王勃居于四人之首,可见其影响之大。他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足以
皋陶是谁
皋陶是谁
舜因皋陶生于曲阜,皋陶姓赢(汉朝始误作偃姓),被大禹选为继承人,意外死亡,伯益继承之位。后来改李姓。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高阳氏的皋陶
元稹一边包养名媛一边反腐倡廉到底是怎么回事?
元稹一边包养名媛一边反腐倡廉到底是怎么回事?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对当时官场腐败深恶痛绝,曾高举反腐倡廉大旗,志在一扫官场恶习。与元稹既是同僚、又是好友的白居易评价元稹说:“所
妺喜: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妺喜: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有施国是与夏朝同时期的一个小国,它的国内有一位叫妺喜的美女很有胆识,商便是在其帮助下灭掉了夏,她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间谍。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