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和解
又称“国际调解”。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指争端当事国订立专约,将争端提交一特设的或常设的国际和解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查明事实,提出包括解决争端的建议在内的报告,设法使争端当事国达成解决争端的协议。通过国际和解解决国际争端的制度是从1899年和1907年《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及美国与一些国家缔结的“布赖恩和平条约”确立的国际调查委员会制度发展而来的。1928年制订、1949年联合国大会修订通过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总议定书》对和解制度作了详细规定。按照这些规定,争端当事国间的各种争端不能以外交方法解决的,均应提交和解程序。在争端一方向另一方提出将争端提交和解的请求后,双方应在6个月内组成和解委员会。和解委员会由委员5名组成,当事国各提名1人,其余3人由双方协议选任,并从其中选定委员会主席。委员会的任务是使用调查或其他方法收集一切必要的情报,查清争端中的问题,并设法使当事国各方达成解决争端的协议。和解委员会自己决定委员会的工作程序。除非当事国各方同意,委员会的工作不得公开进行。当事国各方应派出代理人作为当事国和委员会之间的联络人出席和解委员会,委员会有权要求他们向委员会作口头说明。委员会只有在全体委员会出席的情况下才能就争端的实质问题作出决定;除非当事国各方另有约定,这一决定须经多数通过。委员会在审查争端事件后,应将其认为适合解决争端的条件通知当事国各方,并要求各方在一定期限内作出决定。工作终了时,委员会应起草一项记录,说明当事国各方已经达成协议或无法达成和解。这一记录应尽快送达当事国各方;是否应予公布,由各当事国决定。除当事国各方另有约定,和解委员会的工作应于委员会受理争端之日起6个月内结束。和解制度自确立以来,在实践中被用来解决争端的事例不是很多;但是,在《联合国宪章》、《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等基本的国际法文件中得到了确认和肯定。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等重要国际条约都包含有使用和解方法解决有关争端的条款规定。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