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指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载体,是权利义务的客观表现形式,即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相对应的概念。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如果不存在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就无所依托,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就毫无意义,民事法律关系也就不会存在。因此,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在理论上,对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物,有人认为物和行为都可以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还有人认为是体现一定物质利益的行为,或是物与行为结合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从民法典看,各国民法典并未对私权的客体作一般性的规定,而是仅规定其中最重要的客体:物。但在实际上,物只是民事权利客体的一种,民事权利因其种类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客体。因此,对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可一概而论,应区分不同的关系、不同的民事权利而论其客体。民事法律关系之客体,或民事权利的客体具有多样性,且随着现代社会中财产及具有财产价值的东西日益扩张,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也日益扩张。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李牧之死
-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
- 古代唯一被腰斩的公主,美貌异常,3个刽子手都不忍行刑!
- 古代几千年封建社会,皇权体制下,皇子公主那绝对是至高无上,备受恩宠的。然而,历史上并不是每个公主都能善始善终,有时候生在皇家也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