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上的自认
指在口头辩论或准备程序中,当事人作出与对方当事人的主张相一致的对自己不利的陈述。自认只限于诉讼上的陈述。审判外的自认(如在书信中向对方承认其主张事实的陈述),如果在诉讼上提到时,只作为影响事实认定的情况而已,并没有当然排除法院认定的效力。自认是对具体事实而言的,而对法律判断或经验法则,即使双方当事人的陈述相一致,也不能约束法院,故不能成为自认。自认不管双方当事人陈述的先后,如当事人主动作出对自己不利的事实陈述(先行自认),并在还没撤回其陈述的期间,如果对方当事人援用就成为自认。虽然从结论来看反对对方当事人的陈述,但如果是一部分作相一致的陈述(附加理由否认),或者虽然肯定对方的陈述,但同时附加与此有关联的个别事实进行防御(附加限制自认)时,对一致的部分可以成立自认。例如,对对方主张借钱的事实,虽然承认确实收到该金额的钱,但主张该金额的钱是货款,就是前面附加理由否认的例子;虽然借钱但已偿还就是后面附加限制自认的例子。自认作为一种诉讼行为,只要是对事实作相一致的陈述就成立,不必从诉讼行为的性质追问当事人依据什么样的意思作出的。在辩论主义下,只要自认就排除法院的认定,法院不仅不必审查其真实性,而且也不允许作出与此相反的事实认定。日本民诉法规定自认的事实无须证明,即指此意。第一审的自认效力波及到上级审。但是,对于职权调查主义的诉讼或事项则排除自认的效力。自认的当事人在该诉讼中不得主张与自认相反的事实,这是因为一旦法庭上承认事实之后又推翻,不仅使审理混乱和延迟,而且表明该方当事人不诚实的态度。但是,由于对方或第三者的欺诈或胁迫等犯罪行为而作出的自认,可以主张其无效,或者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证明所为的自认违背真实并有错误时,可以撤回(撤销)自认。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鱼玄机:多情才女成荡妇
- 大唐盛世,诗才辈出,不但须眉称雄,也有不少女诗人脱颖而出,鱼玄机就是其中留传佳作甚多的一位。这位美丽多情的少女,也曾得到多情公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