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最后通牒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①一国致送另一国的表示最后建议、条件或要求的意思的通知书。其中提出本国坚持的最后建议、条件或要求对方迅速或在一定期限内明确答复,如不接受条件就将采取强制措施。载明拟采取的措施的,称“附条件的最后通牒”;未载明的,为“简单的最后通牒”。近代以来被许多国家作为谈判破裂前的最后的外交行动,不经谈判就提出最后通牒,往往遭致国际社会非议。1907年《战争开始公约》(海牙第三公约)将发出附有宣战条件的最后通牒作为开战的一种程序。当简单的最后通牒或采取战争以外其他措施为威胁的附条件最后通牒被拒绝时,则不得未经事先宣战立即开始战争。随着1928年《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特别是《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在国际关系上禁止威胁或使用武力和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之后,除下列两种情形,最后通牒都是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而被禁止的:(1)实行自卫的国家有权提出最后通牒,但这种情况极少发生;(2)执行《联合国宪章》对侵略者采取强制措施前可发出内容相当于最后通牒的警告或决议,如联合国安理会1990年11月29日通过的限期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的第678号决议,但它并不是当事国发出的。②在谈判一项条约、合同或类似法律文件时含有为达成协议而作的最大让步之意。即使被拒绝也不打算采取强制措施。有时用来表示可能接受的不可再减的最后条件,拟强制实行的计划或安排办法,可能让步的最大限度等。

上一篇:最后决议书 下一篇:最后文件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董卓的家庭
董卓的家庭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秦桧曾向宋高宗赵构提出建立“两个宋朝”?
秦桧曾向宋高宗赵构提出建立“两个宋朝”?
秦桧在未做宰相以前,曾扬言道:“我有两条妙策,可安天下。”当时相位出缺已久,有人问他道:“你既有妙策,何以不言?”秦桧道:“朝廷没有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