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伤寒大白

唇焦

书籍:伤寒大白 作者: 朝代:清 专题:书籍
夫唇口焦裂,人身大病也。在杂症中,有脾肺心及肠胃五条;在外感门,惟手足阳明所主。 上唇挟口,属手阳明大肠;下唇挟口,属足阳明胃。伤寒热在太阳,则唇口不焦;热传在阳明,则唇口焦裂。故曰阳明燥热,唇口焦裂。然又有分别唇焦而消水者,为燥热;唇焦不消水者,为湿热。又曰热在气分,则焦而口渴;热在血分,则焦而不渴。又曰唇口焦,渴而消水,胸前宽适者,为热而无滞,宜清热。渴不消水,胸前饱闷者,为热而有食滞,宜消滞。 此言足阳明胃上部热也。唇口焦,不渴不饮水,腹中烦满者,为热在大肠,有燥粪。此言手阳明大肠下部热也。故唇焦之症,有用保和散,消导上部胃家食滞而愈者;有用承气汤,去下部大肠燥粪而愈者。不独凉膈清热一法可尽之,例如热邪谵语,唇焦口燥,渴而消水,用凉膈散、导赤各半汤,清上焦燥热者。食滞谵语,唇焦口燥,渴不消水,用枳实豆豉汤、保和散冲竹沥、芦卜汁,润燥消中焦滞者。燥结大肠,谵语唇焦,用承气汤,行下焦燥屎者。另有热病与发 ,误食荤腥油腻,与热邪 毒,结纽不解,唇口焦裂,口臭牙疳,渴不消水,烦热昏沉,若以保和散等,消谷食治之,病必不减。若以干葛、石膏、知母、三黄清热治之,其热愈甚。若误认大肠燥屎唇焦,用承气汤下行逆治,其死更速。医家至此,束手待毙。余以晚年之悟,思得 邪热毒伏于肠胃,蒸酿发出者也。初起必用升麻干葛汤,宣发阳明伏毒。若膏粱积热,非升麻清胃汤不能宣扬肠胃积热,故清热化 ,必用余化此汤,加山楂、槟榔;若食肉多,再加三棱、阿魏。治夹食症,常有得生者。夫热在气分,唇焦发渴,用干葛石膏知母汤,人人知之者。热在血分,用升麻生地川连清胃汤主治,人多忽之。不知干葛清胃汤,治阳明气分渴水之唇焦口渴;升麻清胃汤,治阳明血分不消水之唇焦口渴。余以升麻清胃汤化 ,此化法也。又以此汤清阳明血分发渴不消水,是法外之法也。今又以此汤,治膏粱积热,荤腥发热之唇焦,此化外化出者也。再详仲景治太阳渴欲饮水,微热消渴者,脉数烦渴者,汗出而渴,渴而口烦躁者,不用清解上焦肺胃积热,皆用五苓散主治。良以太阳汗多口渴,表热不减,表里皆病,热结膀胱下焦,非同表热里热,单以发表退热,单以清里止渴者,故以五苓散双解太阳也。夫口渴消水,用清里,人人知之;口渴消水,有表邪,用不得清里,人不知也。
上一篇:口燥 下一篇:衄血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孔子出谜题
孔子出谜题
据说孔夫子有一天在堂前给学生讲课,在灶下烧火煮饭的颜回和子路却为一个字的读音争执了起来。孔夫子过去为他们做出裁决后,回到堂前
齐恒公见鬼
齐恒公见鬼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