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伤寒大白

温病

书籍:伤寒大白 作者: 朝代:清 专题:书籍
《内经》以冬月天寒,人伤而即病者,名伤寒。若伤而不即病,寒邪郁而成热,至春而病者,名温病。《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同言太阳病,以不渴恶寒名伤寒,以渴而不恶寒者,名温病。然则《内经》所云,明温病之原,仲景所云,别温病之症。知病原,识症状,知伤寒温病之所以别矣。第《内经》所谓温病者,冬受寒邪,至春始发之温病也。仲景所谓温病者,人感湿热,当时即发之温病也。进而求之,即春之温病亦有三种,有冬伤于寒,至春而成温病者;有冬感温气,至春更感温热,而病温热、温毒者;有非冬感寒,非重感温热,但遇时行温热之邪。而即发温病者。是此而知伤寒不独于冬,四时有暴寒,皆能伤寒者。温病不独发于春,四时有暴热,皆有温热病者,但要明其病原主治耳。桢又悟得伤寒之邪,伤于太阳从表而起;温热之病,感于阳明而入肠胃,自内而发。故温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若先感温热,又冒风寒,而发身痛头痛,恶寒发热而渴者,此太阳有表邪之寒热病。不得名之温热病也,当发表清热和解主治者。故太阳伤寒,用羌活败毒散发表。 若太阳寒热病,则用羌活冲和汤和解。阳明伤寒,用葛根汤发表。若阳明寒热病,则用干葛石膏汤和解。若少阳伤寒,用羌活柴胡汤。少阳寒热病,用小柴胡汤和解。若身痛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者,乃三时暴感之伤寒症,非温热之症。总之,伤寒外感风寒,里无积热。 故初起以辛温散表,不可早用清凉,直待表散里热,方用清里。今温病先感热而病者,故宜清凉和解。惟恶寒身痛,无汗脉浮,表有寒邪者,方用辛凉散表。《活人》云∶伤寒者,冬伤于寒即发之寒热病也。冬温者,冬有温气,感而即发之热病也。春温者。冬伤于寒,至春阳气发升,寒邪郁而发热之温病也。风温者,不因冬感寒邪,即于春令,感当时温热之气而病者。然此皆一人自感而独病者。若暴寒暴热,天地之邪气流行,沿门长幼皆病者,此名时疫之病。 羌活冲和汤 见发热。 温热之病,阳明经多,然亦有兼太阳者,故立此方和解,以温症用不得麻桂辛温耳。 干葛石膏汤 升麻 干葛 知母 石膏 甘草 此方和解阳明表里症,带太阳仍加羌活。 小柴胡汤 见寒热。 此方和解少阳表里者,若带太阳表症,加羌活;带阳明表症,加干葛。 凉膈散 见发狂。 温病表解里热者,以此方清热;若带表症,仍加表药。 三黄巨胜汤 见发狂。 此方专治阳毒,故温热重者用之也。若带表症,仍加散表之药。 三乙承气汤 见大便结。 温病里热,止须清里。然有热结大肠大便不通者,以此方下之。
上一篇: 下一篇:疫病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李时珍是怎样成为一代名医的?
李时珍是怎样成为一代名医的?
奇花异草带来的乐趣1518年,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里。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位背着药箱、摇着串铃,终年奔波于城乡的铃医。李时珍的父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
苏秦是怎么羞辱张仪的?
苏秦是怎么羞辱张仪的?
苏秦是怎么羞辱张仪的?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