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温证
仲景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又云.阳脉浮滑.阴脉濡弱.更遇于风.变成风温.大抵温气大行.更感风邪.则有是证.今当春夏.病此者多.医作伤寒漏风治之.非也.不可火.不可下.不可大发汗.而仲景无药方.古法或谓当取手少阴火.足厥阴木.随经所在而取之.如麻黄薏苡仁汤、葳蕤汤之辈.予以谓败毒.独活.续命.减麻黄去附子.益佳.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