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回抽样与放回抽样

书籍:高中数理化公式定理大全 作者:雷扬, 欧阳占宝, 夏力安 朝代:2008-10-01 专题:书籍

在抽样中,如果每次抽出个体后不再将它放回总体,称这样的抽样为不放回抽样,如果每次抽出个体后再将它放回总体,称这样的抽样为放回抽样,实际抽样时多采用不放回抽样,以上介绍的三种抽样方法均属于不放回抽样,而放回抽样则在理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例1 某乡镇有12个行政村,现考察其人口中癌症的发病率,对其进行样本分析,要从3000人中抽出300个人进行样本分析,问应该采取什么抽样方法较为合理?并简述抽样过程.

问:一般情况下每个村癌症发病率是有差异的,各村的人口数量又有差别,于是可认为总体是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可采取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较为合理.

具体实施过程是:将3000个人按12个村分成12份每份250人,然后从每村的250人中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25人,每人被抽到的概率为,然后再把各村抽到的25人合起来,就抽出一个容量为300的样本.

例2 某校有高一学生400人,高二学生302人,高三学生250人,现在按年级分层抽样,从所有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90人的样本,求应该剔除多少人?每个年级分别应抽取多少人?

解 总体人数为400+302+250=952(人),

∴从高二年级中剔除2人,所以从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中分别抽取80人,60人,50人.

例3 某政府机关有在编人员100人,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10人,一般干部70人,工人20人,上级机关为了了解政府机构改革意见,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试确定用何种方法抽取,请具体实施抽取.

解 因为机构改革关系到各种人的不同利益,故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为妥.

∴从副处级以上干部中抽取2人,从一般干部中抽取14人,从工人中抽取4人.

因副处以上干部与工人都人数较少,他们分别按1—10编号与1—20编号,然后采用抽签法分别抽取2人和4人,对一般干部70人采用00,01,02,…69编号,然后用随机数表法抽取14人.

上一篇:分层抽样 下一篇:总体分布的估计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王冕好学
王冕好学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