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

书籍:高中数理化公式定理大全 作者:雷扬, 欧阳占宝, 夏力安 朝代:2008-10-01 专题:书籍

(1)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包括向上加速运动和向下减速运动)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大于本身重力的现象,也称为“视重”大于实重现象.

(2)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包括向下加速运动和向上减速运动)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小于本身重力的现象,也称为“视重”小于实重现象.

(3)完全失重现象: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的现象,也称为“视重”等于零的现象.

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依然不变,只是“视重”改变,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不会由于物体具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而改变.

例1 质量为M的人站在地面上,用绳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重物从高处放下,如图所示,若重物以加速度a向下降(a

A.(m+M)g—ma

B.M(g—a)—ma

C.(M—m)g+ma

D.Mg—mg

分析 用隔离法分别研究重物m和人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应用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注意重物处于失重状态,人处于平衡状态.

以重物m为研究对象,物体受重力mg,方向竖直向下;绳的拉力T,方向竖直向上两个力的作用,取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T=ma

T=m(g—a)

研究人:人受重力Mg,地面支持力N,绳的拉力T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故有N+T—Mg=0.

将T的表达式代入上式,解得N=(Mm)g+ma.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N′=N=(M—m)g+ma.

答 C.

例2 如右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升降机中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θ.当升降机以竖直方向的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时,物体相对斜面静止,则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是多大?

分析一 运动分析入手,结合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以物块m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重力mg、斜面对它的支持力F,斜面对它的静摩擦力F三个力作用,各力方向如右图所示,因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具有与升降机相同的加速度a,故F和F的合力必竖直向上,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和F的合力F,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 ①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有F=Fcosθ,②

F=F·sinθ. ③

由以上三式解得:F=m(a+g)cosθ

F=m(a+g)sinθ.

分析二 m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右图所示,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解 将F和F沿着x轴和y轴方向分解.

F=—Fsinθ,F=Fcosθ;

F=Fcosθ,F=Fsin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分量式方程:

联立求解①、②两式

联立求解①、②两式,得F=m(a+g)cosθ,F=m(a+g)sinθ.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资料图:川岛芳子戎装照在日本的谍海中,“巾帼女豪们”的手段丝毫不逊于男子,而这些女谍中的头号人物,无可争议的当数川岛芳子。她的活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丑皇后,也许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贾南风,这个引发西晋八王之乱的“黑颜祸水”。贾南风有多丑,且看以下这两段“证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10岁考取清廷官派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班,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回国后毕生致力于我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