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距工具
1.钢尺
钢尺量距的首要工具是钢尺,又称钢卷尺。尺的宽度约10~15mm,厚度约0.3~0.4mm,长度有20m、30m、50m、100m等几种。最小刻画到毫米,有的钢尺仅在零至一分米之间刻画到毫米,其他部分刻画到厘米。在分米和米的刻画处,注有数字注记。钢尺卷在圆形金属盒中或金属尺架内,便于携带使用,如图4-1所示。
图4-1 钢卷尺
(a)钢尺卷在圆形金属盒内;(b)钢尺卷在金属尺架中
钢卷尺由于尺的零点位置不同,有刻线尺和端点尺之分,如图4-2所示。刻线尺是在尺上刻出零点的位置;端点尺是以尺的端部、金属环的最外端为零点。
图4-2 刻线尺和端点尺
(a)端点尺;(b)刻线尺
2.钢尺量距的辅助工具
钢尺量距的辅助工具有测钎、标杆、垂球等。如图4-3所示,测钎亦称测针,用直径5mm左右的粗钢丝制成,长30~40cm,上端弯成环形,下端磨尖,一般以11根为一组,穿在铁环中,用来标定尺的端点位置和计算整尺段数;标杆又称花杆,直径3~4cm,长2~3m,杆身涂以20cm间隔的红、白漆,下端装有锥形铁尖,主要用于标定直线方向;垂球用于在不平坦地面丈量时将钢尺的端点垂直投影到地面。当进行精密量距时,还需配备弹簧秤和温度计,弹簧秤用于对钢尺施加规定的拉力,温度计用于测定钢尺量距时的温度,以便对钢尺丈量的距离施加温度改正,如图4-4所示。
图4-3 辅助工具
图4-4 弹簧秤和温度计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