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原理

书籍:工程测量实用技术手册 作者:《彩色版·小学生词典》编写组 朝代:2009-09-01 专题:书籍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竖立在两个点上的水准尺的读数,通过计算求出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的高程计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如图2-1所示,已知A点高程H,欲测定B点的高程H,则可在A、B两点的中间安置一台水准仪,并分别在A、B两点上各竖立一根水准尺,通过水准仪的望远镜分别读取水平视线在A、B两点上的水准尺读数。若前进方向是由A点到B点,则规定A为后视点,其标尺读数a称为后视读数;B为前视点,其标尺读数b称为前视读数。根据几何学中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点到B点的高差或B点相对于A点的高差为:

h=a-b

图2-1 水准测量原理

由上式可知,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当后视读数a大于前视读数b时,h值为正,说明B点高于A点;反之,则A点高于B点,h为负值。

待定点B的高程为:

H=H+h

由视线高计算B点高程的方法,在各种工程测量中被广泛应用。由图2-1可知,A点的高程加上后视读数等于水准仪的视线高程,简称视线高,设为H,即

H=H+a

则B点的高程等于视线高减去前视读数,即

H=H-b=(H+a)-b

上式特别适用于根据一个后视点的高程同时测定多个前视点的高程的工作。如图2-2所示,当架设一次水准仪要测量多个前视点B,B,…,B点的高程时,则将水准仪架设在适当的位置,对准后视点A,读取中丝读数a,按式H=H+a计算出视线高,然后用水准仪照准竖立在B,B,…,B点上的水准尺,并分别读取中丝读数为b,b,…,b,则可按上式分别计算B,B,…,B点的高程。

图2-2 用视线高法计算B点高程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范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典故
范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典故
范睢是魏国人,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爹娘勒紧裤腰带送他读了几年书,然后就周游列国到处找工作,漂泊数年一事无成之后回到了家乡魏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