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

书籍: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 作者:张政烺 朝代:1990-10-01 专题:书籍

东汉曹操置秘书掌臣下奏事;三国魏文帝分秘书另设中书,与尚书并称为省,仍典纳奏,并草拟皇帝诏令。设监、令为长官,下设通事郎、中书侍郎等。晋朝北朝沿置,增设中书通事舍人等官。魏、晋权力甚大,长官多为实际宰相。东晋纳奏与出令权常归他省,南朝宋始复归。沿至梁、陈,权位极重,成为国家权力实际中枢。北魏、北齐职掌杂乱,除掌诏命外,兼掌侍从、伎乐、国学、刑狱等,地位不如南朝。隋朝因避讳改称内史省、内书省。唐高祖复旧,与门下省、尚书省共理军国大政,为最高制令决策机关。掌草拟诏敕,交尚书省颁下执行;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府进奏章表,亦由中书省递呈皇帝,并草拟批答。唐朝宰相办公厅政事堂(中书门下)从高宗以后即置于此。以中书令为长官,中书侍郎为次官。属官有中书舍人、右补阙、右拾遗等。唐高宗、武则天、玄宗时曾改名西台、凤阁、紫微省,寻即复旧。北宋前期朝廷大政归中书门下,中书省仅掌供给郊祀及皇帝册文版等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职掌略复唐制,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职。下设吏、户、兵、礼等房。南宋与门下省合为中书门下省。辽兴宗改政事省为中书省,为南面官署,非中枢机构。金初置尚书、中书、门下三省;海陵王以尚书省为中枢政务机构,废中书省及门下省。元朝唯置中书省为最高政务机构,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监察大权,并于地方设行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不常设,由左右丞相、平章政事等执掌政务。明初沿元制,洪武十三年(1380)废,政归六部。

上一篇:中书房 下一篇:中书科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李牧之死
李牧之死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