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归晋知莹
晋国把楚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楚国,要求从楚赎回被俘大夫知莹。当时,知莹的父亲荀首是中军副帅。所以楚王答应了。楚王送知莹归晋时问他:“怨恨吗?”知莹说:“两国兴兵作战,我不才,未能胜任自己的职务,当了俘虏。君王不杀我祭鼓,让我回国去,这是君王的恩惠啊。我确实无才又敢怨谁呢?”楚王又问:“感激吗?”知莹回答:“两国各为自己打算,希望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制自己的愤怒,互相原谅,双方都释放俘虏,达成和约,两国友好,与我个人无利害关系岂敢对谁感恩戴德!”楚王又问他回国后,将用什么报答!知莹说:“我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不知道该报答什么。”楚王还不肯罢休,非逼迫知莹回答。知莹不得已只好说:“以君王的福佑,我这个俘虏能归晋国,寡君如果依法对我施加刑戮,我死而不朽。如果得到国君的恩惠而免于国法制裁,把我交给荀首,他向寡君请命,把我在宗庙里按家法施加刑戮,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寡君杀戮的命令,让我继承祖宗世袭的官职,轮到我担任军职,率领军队,虽与楚国将帅接触,也不敢回避一战。我将竭力为国效死,没有二心,以尽臣子之礼,这就是我要报答于君王的。”楚王通过知莹了解晋国,还是不可与之相争的。于是,楚王用隆重的礼节送知莹归国。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探苏辙为什么没有他哥哥苏轼出名?
-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诗人,生于公元1039年,去世于公元1112年。公元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初任大名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
- 赵奢救阙与
- 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秦国侵犯赵国,包围了阙与(今山西和顺县西北)。赵王召老将廉颇、乐乘问道:"能否出兵相救?"廉颇说:"
-
- 平原君不计私怨荐赵奢
- 战国时期,活跃在赵国政治舞台上的除了名声显赫的大将廉颇和相国蔺相如,还有一个颇有文韬武略的赵奢。
-
- 戚继光斩子之谜
- 戚继光真的斩子了吗?这其中缘由,且让我们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