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古书情节辞典

周夷王养马

书籍:古书情节辞典 作者:张华 朝代:2004-05-01 专题:书籍

周穆王得到八匹骏,他把八骏养在天闲厩,每天喂粟料一石,把那些次等的,养在内厩,每天喂粟八斗;再次的,养在外厩,每天喂粟料六斗;够不上以上标准的,称为“散马”,每天喂粟料五斗。让造父担任司马,管理马政。这样天下的马,没有一匹好的被遗漏;而按马的上下等级对待养马人,他们对自己的待遇,也没有不乐意的。穆王死了,造父死了,八骏也死了,对于好马、劣马再没有人加以识别,只好按产地和毛色区分。因此,冀北一带所产的纯色马,被列为上乘,养在天闲厩,用来驾周王的乘舆;其中的杂色马,被列为中乘,养在内厩,作为驾乘舆的后备,和作战时使用;冀州和济水,黄河以北所产马,养在外厩,供诸侯,公卿大夫和出四方的使臣驾车使用;长江、淮河以南所产马,是散马,供传递消息、运送东西和干各种杂活时用。那些养马人的待遇,按照马的等级,依造父时的旧例执行。到了周夷王末年,强盗蜂起。内厩的马,按照规定应该参战,但这些马养得肉满膘肥,十分娇懒,听到战鼓声就吓得后退,望旌旗,就吓得逃窜;只好搭配一些外厩的马。内、外厩的养马人,闹起了意见。内厩的人说:“我们的马是驾乘舆的,不是战马。”外厩的人说:“你们吃得多,干得少,为什么打起仗来,反让我们在前头呢?”夷王和大臣们都偏袒内厩。不久跟强盗相遇,外厩的马先上阵,强盗败走了。强盗败走后,内厩的马又争着上,冒充是自己的功劳。于是外厩的人和马,都感到心灰意懒。强盗又乘机攻来,内厩的人马四散奔逃,外厩的人马看到不加救援,也逃奔起来。夷王非常害怕,就让调来天闲厩的马参战。天闲厩的马一向只在宫廷驾车,不司征战,天闲厩的人,把这情况告诉夷王,夷王改令让散马参战。养散马的说:“打仗要靠气力;吃得饱,气力就大。现在,平时喂双倍草料的马都打不得仗,我们的马平日吃得少,而且常服重役,恐怕更难胜任。”夷王听了,自我反省,也感到惭愧,就安慰养散马的人一番,让他们回去,并且下令,后三类马和天闲厩的马一样,享受同等待遇。不过,由于公家的食料已供应不上,命令只是空话罢了。于是天闲厩的马和其他三类马,都散逃到田野,马足相交,望见庄稼就吃,老百姓不能平安地种庄稼,老人和病弱的人都饥饿而死;那些年轻力壮的,都逃到强盗那里。马的情况也跟老百姓相同。周王没有马匹,难以组成军队,天下呈现出一派萧条景象。

上一篇:工之侨献琴 下一篇:蜀贾喻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对董卓的评价
对董卓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