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奴传
琼奴,原姓王,常山人,两岁死了父亲,母亲童氏携琼奴改嫁富人沈必贵。沈无子,爱她甚过亲生的。琼奴十四岁,很会歌唱,兼通音律,德言工容俱备,远近的人争求聘娶,就中同里徐从道、刘均玉二人请婚尤切。徐子名苕郎,刘子名汉老,仪容都很秀美。徐是世家而清贫,但苕郎言谈儒雅,举止自如,而又有很好的才学,最后选定了苕郎。一天童氏患病,苕郎探问,得见琼奴,琼奴作一绝句赠苕郎,以达其爱慕之情,苕郎持诗简归自夸于汉老之前。汉老及其父由嫉妒生恨,竟诬告徐沈二家,以至徐家充军辽阳,沈家流放岭南。至岭南不久必贵死去,童氏母女只得在路旁卖酒为生。当地有一吴指挥看上了琼奴,想纳为妾,童氏以已许配他人推辞,吴以官势压人,童氏恐惧,但琼奴说:“徐氏一家遭祸,是由于我,我背信是不义的。况诚信为立人之本,忘了诚信就不如猪狗了。”宁死不愿为吴之妾,当夜自缢于房中,被童氏救下。吴因琼奴坚执不从,就叫人毁了她家酿器,断了卖酒生意;并且逐出家外。童氏母女幸得同乡杜君之助,在驿站一间房内容身。一天从辽东来了一个下级军官领几个兵卒要到南海去,其中一个少年兵卒正是徐苕郎,问讯以后相见,双方诉说别后苦情。于是杜君和苕郎同伴都怂恿他们完婚。新婚之夜,喜不塞悲,感慨万端。苕郎同伴以他新婚燕尔,可以不必一同去南海,等他们回来再携琼奴母女回辽阳。诸人启程之后,吴指挥得知详情,以逃兵为名,将苕郎逮捕,杖杀于狱中,藏尸于窑内。然后逼令琼奴为妾,琼奴叫母亲佯为应诺,自己誓不为强暴所辱,准备以死对之。恰好当晚监察御史傅公到了驿站,琼奴就向他告状。傅向上报告,上面令傅审问此事,由于不见苕郎尸体,难以确证,后由冤魂导引,才发现尸体,验尸时伤痕仍在,吴指挥才认罪伏法。傅令州官将苕郎葬于郊外,琼奴哭送亡灵完成葬礼,然后自己投入冢侧池中自尽,傅向朝廷奏明,礼部旌其冢为“贤义妇之墓”,童氏也由公家优养终身。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