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应龙第二
谢应龙第二,不是真正的谢应龙。他是山阴人,本是农民的儿子,目不识丁,三十余岁,还没娶妻。有一天相士说他要当大官,他信以为真,就到京师去投靠他的从叔真谢应龙。真应龙这时已家境萧条,听说侄儿来要功名,就说现在增加一个人的开销都已困难,哪里还有钱去弄功名。但婶子膝下无子,看这人还纯朴,就把他留下,处久了如果人还好,就叫他当继子。于是他在从叔家住下,在京几年,学了一口京腔,略识几个字。后来谢应龙得到四川某县巡检的官,就去上任,谁知到了荆州襄阳一带,应龙竟一病而去世。老仆献计说:“现在只有叫这侄儿冒充其叔,我们一家人才有活路。”于是侄儿就成了谢应龙第二,到了四川某县任了巡检之职,当了两年,也没被人识破。后来苗民闹事,叫这第二来调解,第二因无家室,与土司女主私通,女土司把苗民的机密都告知第二,于是第二就很出色地平息了苗乱,总督巡抚按其战绩保举,皇帝接见,他在皇上面前吹嘘自己功劳,皇上赐予一件貂皮褂,把他升为知府,成为一省的能吏。而那位女土司,也得到晋升。后来第二因事罢官回乡,这时真应龙尸骨已迁回故土,婶及老仆俱已去世。他回乡十年,乡人都称他为谢应龙,而没有人来议论真假,他到处都是田地房产,富有已极,想找那位相士报恩,竟没有找到。后来乾隆皇帝南巡,他按例去接驾,皇帝听说他已被罢官,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人才还应该重用。于是又当扬州知府十年,享尽富贵荣华。到六十多岁,才又退休归乡。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李牧之死
-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
-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