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盛京通志
地方合志。清吕耀曾等修,魏枢等纂。四十八卷,图一卷。耀曾字宗华,号朴岩,河南新安人。康熙进士。历官府尹。枢字又弼,一字慎斋,奉天承德(今辽宁沈阳)人,雍正进士,官永平府教授,著有《东易问》、《春秋管见》。盛京,今沈阳,清初为都。志首创于康熙,是为再修。奉天府尹耀曾于雍正十一年组馆,以旧志为蓝本并参考《广东通志》体例稍事调整。十二年成稿本,次年重修稿本。乾隆元年(1736)奉天府丞王河与主纂魏枢对两稿本重加校订刻印成书。约二十七万字。卷首有京城、大政殿和舆地等图十四幅。志分典谟、京城、坛庙、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山川、关隘、驿站、职官、户口、田赋、人物、名宦、艺文、杂志等三十三门。主记辽东事迹,兼及黑龙江、吉林等事。史实多取自辽、金二史。记述区域北至外兴安岭,东至鞑靼海。收清帝有关东北的数十条诏谕,百余名将军、都统及府县官员,三百余历朝人物名宦,顺治至雍正末各府县户口、征银数,清初置于东北各地驿站里程数等,均为研究清代东北史地的重要资料。关隘门详记康熙二十二年开辟的盛京至黑龙江运粮道,及各站仓、运船等东北水利交通运输资料。是志山川方位、驿站里程的记载,虽不甚精确仍不失为有价值的历史地理资料。有雍正十二年(1734)初稿本藏北京图书馆,十三年刻本,咸丰二年(1852)补刻重印本,台北《边疆丛书》本。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雍正为什么违制建陵墓?
- 雍正为什么违制建陵墓?是风水不好?还是黄泉之下无颜见父皇?雍正命身后不追随父皇,而在几百里之外另找“万年吉地”。数千名哑巴被秘密
-
- 雍正与眼镜
- 眼镜的制作,原为矫正人们的视力,保护眼睛。可在闭关锁国的清末统治者慈禧太后看来,这是西方的淫技奇巧,身边的人要配戴,必须得到她的特
-
- 子产为人不苟私情
- 为什么说子产为人不苟私情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
- 邓析巧辩“死尸买卖”
- 邓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辩之学”的创始人,也就是现在后人所说的法律、律师,关于他能言善辩的趣闻还不少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
-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