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震
【生卒】:1895—1927幼名宜鹏,学名三阳,曾用名志白。黄梅人。1895年3月2日出生于小商之家。小时在孔垅镇读私塾五年,后考入九江同文书院。在校期间,阅读了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激发了对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痛恨。1914年考入南伟烈大学。1917年大学毕业,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与留日学生彭湃、李春涛等志趣相投,交往甚密,常在一起探讨社会问题,寻求救国真理。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与彭湃、李春涛等留日同学,于1920年组织了进步团体“赤心社”,不定期举行学会,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听过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的演讲,逐步树立起变革社会的信念。1921年八九月间,经东京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初,提前归国任海丰县教育局长的彭湃致信杨嗣震,聘请他和李春涛到海丰任教。杨嗣震欣然应聘。3月初启程回国,直奔广东,于3月12日到达海丰,出任海丰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李春涛在同一学校担任国文教员。杨嗣震到职后,锐意进行教育改革,支持李春涛摒弃陈腐课文,增添具有进步思想的好教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这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他协助彭湃组织了海丰历史上第一次纪念“五一”节的盛大游行。海丰县是反动军阀陈炯明的家乡,彭湃因组织“五一”游行,被革去教育局长职务,从此专心致志于农民运动。杨嗣震在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协助彭湃做贫苦农民的发动工作,并参与组建了海丰第一个农会——赤约农会。1923年2月23日,他在给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和团中央书记施存统的报告中,详细汇报了海丰农会的活动情况。与此同时,他还着手建立海丰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并组织团员到工农中间去开展革命运动。1923年7月,彭湃等人因组织农会会员进行减租斗争,遭国民党当局下令通缉,彭湃被迫离开海丰,杨嗣震也被解职,辗转到了上海。1924年国共两党建立合作关系,杨嗣震重返潮州,受聘于揭阳县榕江中学,担任英文主任。此时,虽然国共合作已经开始,但榕江中学左、右两派斗争仍十分激烈。杨嗣震到校后,旗帜鲜明地支持左派组织“新学生社”,指导他们开展学习和活动。他还主编榕江中学校刊《榕声》,经常发表文章,宣传革命思想。是年冬,《榕声》校刊上登载了声讨潮州军阀洪兆麟的文章,反动当局出动军警要查办文章作者和“后台”,杨嗣震被迫离开揭阳,到广州找已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的彭湃,经彭推荐,在农民部担任英文翻译。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组织第一次东征,杨嗣震随军征战,在周恩来领导的政治部任科员。10月,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杨嗣震在东征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任组织科长。第二次东征胜利后,东征军总指挥部在潮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杨任分校政治部组织科长兼政治教员,主讲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等课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杨嗣震调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随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奔赴前线。9月,北伐军进逼武昌城下。10月上旬,城内守军第三师参谋长及团长向北伐军商洽投诚,北伐军攻克武昌后,该部队改编为北伐军第一混成旅,杨嗣震被委任为混成旅政治部主任。不久升任第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秘书,驻军河南。旋又调回武汉,继续担任总政治部秘书之职。“七一五”宁汉合流后,二十军军长贺龙率部离开武汉开赴南昌之前,在武昌候补街杨嗣震寓所,与杨密谈一个多小时。此后,杨嗣震秘密离开部队,到了江西九江。南昌起义爆发后,部队南下广东。杨嗣震受党组织委派,秘密赶赴潮州,发动群众做好策应工作。到汕头后,被工贼认出,密报潮州国民党驻军。敌人于当晚包围了杨嗣震下榻的寓所,将他逮捕入狱。9月15日杀害于潮州西湖边。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九天玄女为何称为“风水圣姑”?
-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这位女神后来被道教所信奉,成了道教中著名的女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