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俊
【生卒】:1890—1927亦名书诗、人杰。潜江人。出生在一个教书先生的家庭。1902年在长兄李书城挚友吴禄贞的资助下,东渡日本求学。1918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获工科学士学位。这期间,结识了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深受其影响。回国后,旅居上海法租界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67弄)路北,与詹大悲为邻。1919年春,董必武由鄂赴沪,与张国恩住在渔阳里路南,结识了李汉俊。他们过从甚密,李汉俊向他们介绍了十月革命,并将日文本的《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和《黎明》、《改造》、《新潮》等进步杂志给董等传看。董阅后“深以为然”,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后,李汉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他以人杰、汉俊、汗、先进、海镜、海晶、厂晶等笔名在《民国日报》、《新青年》、《建设》、《劳动界》、《共产党》、《小说月刊》等报刊上发表了六十余篇译文和文章,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者之一。1920年春,参加了上海《星期评论》的编辑工作。4月,共产国际东方局维金斯基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与陈独秀、李汉俊举行会谈,提出组建中国共产党,陈、李均表赞同。5月,陈独秀、李汉俊等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由陈独秀、李汉俊和李达等七人发起组织了上海共产党。年底,陈独秀赴广州后,李汉俊代理上海共产党书记和《新青年》编辑。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李书城寓所召开。李汉俊作为上海地区的代表参加大会。“一大”后,李汉俊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革命活动。1922年1月1日,他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发表了《中国底乱源及其归宿》、《我们如何使中国底混乱赶快终止》两篇著名文章。文章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作了剖析,指出:“中国要进化到社会主义,只有直接向社会主义走去的一条路:中国的混乱又要中国进化到社会主义才能终止…中国底同胞!努力吧!”1922年春,李汉俊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政见不一,回到武昌,从事教学工作。然而,他并未将自己禁锢在三尺讲台上,而是积极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他在中共武汉区委机关报《武汉星期评论》上发表妇女解放的文章,推动了湖北女师学潮。1923年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李汉俊以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委员身份,参加了罢工的领导工作。1月30日,他带武昌高师四名学生,和陈潭秋、林育南、施洋等,乘车赴郑州,参加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2月7日,湖北督军肖耀南杀害了京汉铁路江岸分会工会委员长林祥谦。当晚,一位工友赶到李汉俊家,将凶讯告诉他,并嘱其速避。李汉俊怀着悲愤的心情乘车北上,到北京其兄李书城处暂避。同年秋,政治空气稍有缓和,李汉俊回到武汉,继续执教于武昌高师。他主讲的“唯物史观”给学生的思想影响较大,一部分人因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党的“二大”、“三大”上,李汉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此后自动脱党,1924年被党正式除名。1926年北伐军攻占长沙,李汉俊作为湖北各界欢迎北伐军代表团副团长和团长董必武等赶到长沙,向北伐军递送武昌敌军军事情报,迎接北伐军。此时,他加入了国民党,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秘书。8月底随北伐军回到武汉。9月,湖北政务委员会成立,李汉俊为委员、接收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科长等职。1927年元月,国民党湖北省第四次全省代表大会召开,李汉俊当选为执行委员。4月10日,湖北省政府成立,取代湖北政务委员会,李汉俊为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局长。大革命失败后,李汉俊仍在湖北省政府任职,曾动员武昌中山大学学生到工厂发动工人与桂系军阀作斗争,遭到桂系军阀的明令通缉。12月17日,李汉俊与詹大悲在寓中同时被捕牺牲。解放后,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
-
- 杀神白起是白乙丙的后代吗
- 今人多以为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大将、杀神白起是秦穆公时期白乙丙的后代。
-
- 「田忌赛马」的战略可以用博弈论解释吗?
- 没有真正意义上学过什么博弈论,只看过一两节耶鲁的公开课。我认为博弈论所面对的情形是不稳定的动态过程,每个决策方都可能临时做出
-
- 赵奢谏言遗书
- 在中国古代,如犯了王法,不仅斩杀罪犯,而且祸及全家,株连九族。战国时的赵括,兵败长平,损兵四十五万,按律当满门抄斩,但全家却幸免祸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