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法
黄老学派著作。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老子》乙本卷前第一种古佚书。包括《道法》、《国次》、《君正》、《六分》、《四度》、《论》、《亡论》、《论约》、《名理》等九篇。有人认为即《黄帝四经》之一。(1)主张“道生法”。认为道是比法更根本的东西。“道者,神明之原也”(《名理》),即道是神明的本源。按照道的要求办事,就是合理,离开了道,就失理,所以说“物有不合于道者,胃(谓)之失理。失理之所在,胃(谓)之逆”(《论》)。不按规律(道、理)办事,当然是倒行逆施。帝王只有“察逆顺以观于朝(霸)王危亡之理,知虚实动静之所为,达于名实〔相〕应,尽知请(情)伪而不惑,然后帝王之道成”(《论》)。(2)主张法治。“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殹(也)。”(《道法》)“是非有分,以法断之。”(《名理》)法是判断是非曲直的准绳。所以“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殹(也),法立而弗敢废〔也〕”(《道法》)。有道的君主既然创造了法制,就要严格遵守,不能随意废弃。(3)主张“审察名理”,也就是要正名分。“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也,必审观事之所始起,审其刑(形)名。刑(形)名已定,逆顺有立(位),死生有分,存亡兴坏有处……故能立天子,置三公,而天下化之,之胃(谓)有道。”(《论约》)(4)主张“顺民心”、“节民力”。认为“民之用在力,力之用在节”,“节民力以使,则财生。赋敛有度则民富。民富则有佴(耻),有佴(耻)则号令成俗而刑伐(罚)不犯,号令成俗而刑伐(罚)不犯则守固单(战)朕(胜)之道也”。因此主张“兼爱无私,则民亲上”(《君正》)。收入文物出版社1974年版《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和1976年版《经法》。
-
-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齐宣王为何娶丑女无盐为王后?
-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名叫钟离春的女子,长得奇丑无比。你看她:终日鼓着个腮帮子;头又扁又宽;一双细长的眼睛深深地嵌在扁平的额头下;两
-
- 蔡泽说范雎
-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 年),河东郡郡守王稽因为通敌被处死。应(ying)侯范雎(ju)是由于王稽的举荐才做了丞相,因此他闷闷不乐。